•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82期(一)
    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5-01-13  
  • 温暖过冬不生病

    冬季养生关键在于闭藏


    春生夏长秋生冬藏。“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自古以来,我国老百姓都知道每年一到冬天,要格外重视养护身体。这样做是为了给身体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提高抗病能力,来年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关于养生,古人有着丰富的经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建立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而光阴流转,物换星移,气候变换,每时每季,养生的重点又有所不同。

    一、起居方面

    1.应防寒保暖。冬季本就寒冷,寒水司天,湿土在泉,还有湿土加临寒水,所以保暖要格外重视。室内温度保持适宜,使用取暖设备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2.早睡晚起。顺应冬季阳气闭藏的规律。寒湿气候多雾霾,早晨起床后,不要立刻开窗通风,避免过早晨练,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可以等太阳升起后进行。

    3.避免寒湿环境。寒湿易伤肾伤骨也容易伤脾胃功能。保持室内干燥,避免居住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可以使用除湿器来降低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较低,可以使用取暖设备,如暖气、空调等,但也要避免过于干燥。床铺要保持干燥温暖,可以经常晾晒被褥,让被褥蓬松柔软,提高保暖性。

    4.外出防滑,防止摔伤。在天气寒冷且寒湿较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在雨雪天气外出的时间。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如穿上防水的鞋子,甚至带上防滑装备。

    二、饮食方面

    1.注意摄入养肾食物。冬季最宜养肾,而黑色入肾。可多食用黑芝麻、黑豆、黑枸杞、黑米等黑色食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等功效。

    2.祛湿健脾食物的食用。冬季饮食要注意祛湿,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炒薏仁、芡实、赤小豆等。薏仁可以煮粥,芡实可以与红枣、糯米一起煮成芡实红枣粥,既能祛湿又能健脾养血。同时也要注意护脾胃,可多吃一些黄色的食物,如南瓜、小米等。南瓜可以做成南瓜饼、南瓜粥,小米可以煮小米粥,这些食物都有助于调养脾胃。

    3.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可能导致寒湿内生。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会使脾胃运化失常,在寒湿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湿气积聚,影响身体健康。

    三、运动方面

    1.适当运动。冬季天气寒冷,不能缺乏运动,但也不要运动过度,避免大量出汗。过度出汗会导致阳气外泄,违背冬季闭藏的原则。可以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做操、慢跑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通过身体的屈伸、旋转等动作,能起到调节气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2.选择合适时间。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运动,如10时至15时之间。这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有利于人体吸收阳气,同时也能减少受寒的风险。

    四、调畅情志方面

    1.保持宁静内敛。冬季天气寒湿,人的情绪容易低落、郁闷、烦躁。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内藏,情志也应与之相适应。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在冬季蛰伏一样,人的情绪也不宜过于张扬。减少参与过于喧闹、激烈的社交活动,更多地选择安静的休闲方式,如阅读、书法、绘画等。

    2.避免情绪过激。寒湿的气候可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但应尽量避免这些情绪的过度发作。过激的情绪会扰动人体的阳气,与冬季闭藏的气运相悖。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简单方法来调节情绪。深呼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息,使气息平稳,听音乐可以舒缓心情,进而稳定情绪。

    3.减轻思虑负担,防止思伤脾胃。冬季养生需要重视脾胃的养护,而思虑过度会伤脾。冬季寒湿的环境下,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应避免思虑过重。

    4.积极调整心态。要学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事物。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交流来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比如,定期与朋友聚会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朋友的建议和安慰能够帮助我们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减轻心理负担,从而达到情志调节的目的。

    五、预防疾病方面

    冬季要注意预防与寒湿相关的疾病,如肌肉关节疼痛、腰腿不利、痰湿较多、寒湿泄泻等。注意关节保暖,对于老年人或关节有旧疾的人,可以佩戴护膝、护肘等。饮食要规律,避免生冷食物,防止寒湿内生,引起胃肠疾病。如果有疾病发生,尤其对于老年人,要积极到医院就诊,防止小病酿成大病。

    养身先养心,让我们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形劳不倦,健康、愉快地度过这个寒冬。

    (文章来源: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二科 主任医师 闻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