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73期(二)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4-12-14
血压控制在多少比较好
高血压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推手,不论年龄、性别,血压水平越高,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就越大。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8.9%,而心力衰竭患者中,超一半的人有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患有心力衰竭,则有更高的住院及死亡风险,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治疗。
控制血压,避免心脏损伤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不仅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变形,影响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导致心力衰竭,还会影响给心脏输送能量的大动脉,引起动脉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功能。
尽早并积极地控制好血压,可以避免以上危害,保护心脏功能,阻断由高血压走向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有研究证实,血压下降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风险,收缩压每下降10mmHg(毫米汞柱),心力衰竭风险降低27%。
注重监测,及时就医
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饮食清淡、调整好情绪及睡眠。
注意监测血压,并关注血糖、血脂、尿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建议监测体重,在晨起排空膀胱后、吃饭前测量,如果体重短期内快速升高并出现水肿,要尽快就医治疗。
了解血压控制标准
根据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更好。
但有临床研究显示,与标准降压治疗(收缩压<140mmHg)相比,强化降压(收缩压<120mmHg)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38%,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3%。
合理选择降压药
如果高血压患者已经发展成了心力衰竭,选择哪种降压药取决于患者心力衰竭的具体类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通常为心室肥厚、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晚期或合并其他病因时,表现为心脏收缩力明显降低。
对于心脏收缩力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降压药物优选沙库巴曲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和盐皮质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
如果这些药物用量已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但血压仍不达标,可联合利尿剂和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禁用α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文章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 主任医师 姜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