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70期(一)
    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4-09-25  
  • 健康从“齿”开始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

    口腔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位,不仅是人体摄取食物的门户,更是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全生命周期的口腔疾病防治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乳牙龋

    乳牙龋,即乳牙发生龋坏,俗称“虫牙”,在婴儿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后就可发生,此后患病率持续上升,8岁时可达高峰。乳牙龋会影响患儿咀嚼功能,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致龋菌在口腔内可增加恒牙患龋风险;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后,炎症可能会造成恒牙胚异常发育,造成恒牙釉质发育不全;乳牙患龋还会影响恒牙萌出,造成牙列不齐,影响发音和美观。

    预防乳牙龋,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钙、磷等营养物质能提高婴幼儿乳牙的抗龋能力,而奶粉中添加的糖类会增加乳牙患龋风险。二是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频率,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高蛋白的食物。三是正确刷牙。每日早晚进行口腔清洁,6个月至2岁左右的幼儿期可用指套牙刷;2岁以上的儿童可采用圆弧刷牙法刷牙;3岁以上的儿童可使用含氟牙膏。四是戒除喝夜奶、含奶瓶入睡等不良习惯。五是涂氟防龋。3岁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氟保护剂预防龋坏,每年2次。

    年轻恒牙牙外伤

    牙外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口腔软硬组织的急性损伤,临床表现包括牙冠、牙根的折裂,牙齿移位、软组织如牙龈的撕裂,严重者可能伴随牙槽骨的骨折。年轻恒牙外伤好发于7岁到9岁儿童的上前牙,此阶段儿童活泼好动,上前牙又属于摔倒后最先着力的部位,尤其上颌牙齿前突的儿童在磕碰时牙外伤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刚萌出的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善,根长较短,根尖孔未闭,髓腔粗大,发生外伤后极易损伤牙髓,导致牙齿变色、牙根停止发育、牙根吸收等。因此年轻恒牙发生外伤后需要尽力保存活髓,在就医前注意保护患牙,若出现牙齿脱位,可将脱出的牙齿冲洗干净,含于舌下或保存在生理盐水或纯牛奶中,切忌干燥保存,尽快至口腔专科就诊处理。在进行治疗后要注意外伤牙齿的制动,并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复诊。

    预防牙外伤,要避免激烈碰撞,剧烈运动时可佩戴运动牙套,此外,上颌前突的儿童应及时进行矫治,降低外伤风险。

    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18岁至25岁年轻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智齿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疼痛、糜烂及脓液分泌。智齿萌出时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易积聚细菌和食物残渣的“盲袋”,从而引发局部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可能加重,扩散至面部,引发面部肿胀、张口困难,甚至严重并发症如颊部脓肿、颌骨骨髓炎和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出现智齿冠周炎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局部冲洗和消炎处理,并在炎症消退后考虑拔除病牙以防复发。如果无法及时就医,可以口服抗菌药物和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并使用含抗炎成分的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同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炎症复发风险。

    根面龋

    根面龋多发生于60岁及以上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再者口腔卫生状况变差,唾液分泌减少,所以易患根面龋。根面龋会影响美观,从而影响老年人的自信和心理状态,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随着龋坏加深继而出现明显疼痛、牙折等问题,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肠胃负担,影响全身健康。早期的根面龋可以通过简单的充填治疗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如果龋坏过深累及牙髓时则需根管治疗,并进行冠方修复防止牙齿进一步折裂,如果龋坏严重无法保留则需拔除患牙。

    牙齿缺损或缺失

    牙列缺损或缺失多由于龋齿、牙周病、外伤等原因造成牙列不完整或全牙缺失,通常中老年人易发。个别牙齿缺失会使邻牙倾斜,对侧牙伸长,易患龋,也不利于保持口腔卫生。前牙的缺失影响美观从而影响社交和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发音,说话漏风;后牙的缺失会使咀嚼功率大打折扣,长期可导致胃肠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缺牙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应及时修复,以恢复美观和功能。可以综合考虑自身的口腔状况、经济条件、修复需求,选择种植牙、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其中的一种方式来修复缺失牙。

    (文章来源: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预防科 教授 轩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