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67期(二)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4-09-25
预防糖尿病 从认识糖尿病前期开始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活动的口号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这个主题旨在提醒人们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该病对生活的影响,并鼓励人们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2015—201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如果不干预,这些人群就会成为糖尿病患者。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老龄化增加、城市化进程、生活方式改变、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增加等。如果不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个体每年约有5%—10%进展为糖尿病,30年后累计患病率将达到95.9%,而且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可以发生,患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同样会增加。
所以要早期发现,提前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即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具体包括:(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BMI≥24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12)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或HbA1c检测等。其中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OGTT可以大大降低漏诊率。建议采用两点法进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筛查即空腹血糖和(OGTT)2h血糖,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1次,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1次。
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故糖尿病前期人群均应自觉接受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健康教育
采取多种教育管理形式,包括咨询专科医生,听专家讲座、讨论、示教,电话咨询,从媒体上获取宣传知识等;重视糖尿病前期个体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并督导实施防治计划;在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糖尿病前期个体的心理压力。
医学营养干预
即通过医学营养干预达到并维持理想的体重和血糖水平,控制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维持机体的合理代谢需求;要制订饮食计划,合理平衡膳食,每日饮食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饮食注意事项
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食品,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酸、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限盐、限酒、戒烟,控制血压,每日限盐<5g;不建议饮酒,如饮酒须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按7卡路里热量计算。
运动干预
有氧运动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抗阻运动引起的肌肉质量增加有利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推荐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活动,应增加静息运动,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有些糖尿病前期个体同时已伴有高血压、 ASCVD等合并症或并发症,其运动干预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运动。另外还应该有充足的休息,建议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大约7小时。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GLP—1R、噻唑烷二酮类、奥利司他等药物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阿卡波糖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获得IGT适应症的药物,其他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糖尿病前期人群应充分认识潜在危害,掌握糖尿病前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提高高危个体的健康素养及健康管理,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干预效果,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 主任医师 庞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