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25期(一)
    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2-09-05  
  • 预防肝炎 这些知识很重要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郭永红


            提起肝炎,很多人都感到是一个非常害怕的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多行为都在危害肝脏,比如酗酒、入侵的病原等,都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染上肝病,而一旦患上肝病,很容易导致人们食欲不振、乏力、厌油等等。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疾病,只有真正了解它,才能知道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它。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甲肝及戊肝:属于消化道传播即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食物、饮水,以及人与人的密切接触而传染。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用品专用,包括餐具,洗漱用品等,注意便后餐前的手卫生,防止粪—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性发病,但食物和饮水传播往往呈暴发流行。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因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而引起流行。1988年初,我国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就是由于进食受污染的毛蚶引起,发病人数31万余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行。

            因此,要注意饮用水卫生,不食用生食及半生食食物,尤其是水产品。

            2.乙肝: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以及性传播。

            乙肝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都含有病毒,与乙肝感染者的血液或分泌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会被传染。共用牙刷、剃须刀、理发器具、食具、玩具等均有可能传染;同时,文身、穿耳孔、针灸等共用注射器均有传染危险;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母婴传播主要有三个途径——围产期经胎盘或生殖细胞传播;婴儿黏膜或皮肤溃破,接触母血、羊水及阴道分泌物而被传染;乳汁传染,围产期及产后密切接触是母婴传播的重要方式。

            还有医源性传播——血液透析器械、注射器等,穿刺针、针灸针、呼吸器及各种内镜、插管等,如果消毒不严格都是感染的来源。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高于其他职业。尤其是手术室、产房、口腔科、透析室、实验室等,常与患者血液接触的工作人员。随着一次性注射用品的普及,医源性传播已明显下降。

            性传播——与HBV(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多个性伴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

            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产生高滴度的乙肝表面抗体,抗体滴度最好在100以上,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个人用品专用,包括餐具,洗漱用品等,遇到有出血,要用碘伏消毒,如果没有抗体,乙肝病毒暴露者应立即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3.丙肝: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包括血液和体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以及性传播等,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属于高危人群。

            丙肝目前无预防性疫苗,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同乙肝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丙肝目前是可以治愈的!

            接种乙肝疫苗就万事大吉吗?

            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接种过乙肝疫苗了,即可躺平。今天我们明确告诉大家,不可以!

            一般而言,抗HBs(乙肝表面抗体)可保持数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保护期,主要取决于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抗体滴度最好在100以上,如果滴度小于10则保护性较弱,需再次加强注射疫苗。因为,如果表面抗体滴度过低,侵入病毒量过大时,仍有感染的风险,而且不同亚型病毒亦可感染!

            出现哪些症状须就医?

            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黄疸型主要症状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黄疸前期可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症状。

            黄疸期可有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率过缓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慢性患者分为轻、中、重,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脾大,有触痛。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较轻,整个病程不出现黄疸,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痛等症状,体征以肝肿大为主,脾肿大少见,相当多的病例症状不明显,在普查时才能发现。

            乙肝标志物阳性是否都具有传染性?

            患者是否传染主要根据乙肝病毒定量,而不是乙肝标志物,病毒定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一般来说,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eAg(乙肝e抗原)及抗HBc(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大三阳,代表病毒仍有复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需注意隔离,防止他人被传染。但患者如果已经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载量小于检测下限或测不出,那就意味着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也就没有传染性。现在很多患者都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检测始终是阴性,虽然仍然是大三阳,但这样的患者是没有传染性的。

            而有些患者虽然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也就是小三阳,一般代表病毒被清除,传染性降低,但如果是e抗原变异,检测乙肝病毒为阳性,依然有传染性。所以,我们要纠正“大三阳传染,小三阳不传染”的错误观念!

            大三阳服用药物后病毒转阴后是没有传染性的;小三阳甚至小二阳,即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HBsAg及抗HBc阳性),如果病毒阳性一样具有传染性。

            因此,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需要根据其乙肝病毒定量来确定,而不是依据乙肝标志物。

            需要提醒的是,乙肝如果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高危因素,应定期复查及早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患者有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应该定期体检,尤其是检查AFP(甲胎蛋白)及其他肝癌早筛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能早期发现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