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第323期来源:协会办 日期:2022-09-05
防治癌症 应该知道这些事
文章来源:陕西省肿瘤医院 作者:姚俊涛
肿瘤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
中国癌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按地域区分:华南最高,西南最低。总体城市高于农村。城市地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农村地区: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宫颈癌高发。
不同时期癌症特点
儿童期
儿童恶性肿瘤是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仅次于意外死亡。儿童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常发生于造血、淋巴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等组织器官。儿童肿瘤虽然很凶险,但如早期治疗,预后一般比成人肿瘤好,其总体治愈率可达到70%以上。
中青年期
30岁至60岁正是人生最有活力的时候,既要打拼事业,又要照顾老小,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给了恶性肿瘤可乘之机,令人防不胜防。
常见癌症: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卵巢癌等。
老年期
据统计,癌症病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多数,由于人到老年后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在下降,抗压系统功能也在减退,内分泌系统逐渐失调。老化细胞修复出错,DNA遗传物质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减弱,因此,癌症自然有了可乘之机,老年人患癌人数也随之上升。
常见癌症: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和前列腺癌等。
癌症到来有哪些预警信号?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流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癌症可以预防吗?
癌症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年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肿瘤的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各种对人体产生致癌因素。牢记四字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
二级预防即临床前肿瘤预防,是指对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查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病例,从而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即三早)。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二级预防的核心是:定期、规律性体检。
三级预防即治疗肿瘤后康复与预防复发的治疗。对已发生癌症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促进身心康复,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工作岗位。
从点滴做起降低癌症风险
因为肿瘤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受到人口年龄结构、遗传基因、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降低肿瘤发病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倡导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癌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健康饮食
日常生活中,大家应了解不良习惯对身体潜藏的危害。
高脂肪、高热量膳食,易致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高盐、霉菌污染及腌制、熏烤煎炸食品,易致胃癌、肝癌、鼻咽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膳食,易致大肠癌。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具体、明确的建议,概括起来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用菌列为食物的独立成员,倡导“一荤、一素、一菇”作为21世纪人类最佳饮食结构。
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就可以大大降低癌症风险,并保持健康、充沛的体力。
2.控烟
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研究显示,吸烟几乎是所有癌症的危险因素。
一根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如果持续一年每天抽一包烟,肺细胞的基因会出现多达150个变异。吸烟人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倍至10倍,食管癌高4倍至10倍,胰腺癌高2倍至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险性增加1.78倍。
有人会问,吸烟为什么会造成全身多器官细胞发生变异,其实烟雾中的很多有害物质非常小,吸进肺部后随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会立即进入血液,“游走”到全身各处。
所以说,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相当大,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都不晚。
3.适量饮酒
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分别是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不管是啤酒、葡萄酒、烈酒,还是其他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对癌症发病都有相似影响。
现在许多人常常通过聚餐、畅饮来交流感情,增强沟通,缓解工作压力,但过度的饮酒让胃癌发病率骤然升高。以酒精量计算,成年男女一天的最大饮酒量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52度白酒50克;女性则为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
4.坚持锻炼
我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口号是:“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除了选择健康的食物,还应该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有效降低癌症风险。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跑步、游泳、拳操、自行车等,每天运动,持之以恒。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但考虑到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癌几率,因此留意早期信号,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六大高发癌筛查方法
1.肺癌
预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是早期筛查。
预警信号:痰中带血
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无其他不适的咳血丝痰。如果说长时间地咳嗽,且没有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并间断有咳血丝痰,这个时候要高度警惕,建议到专科医院检查。
早期筛查方法:CT检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高危人群指年龄55岁—74岁,吸烟史≥30包年[注:吸烟指数(包年)=每日吸烟量(包)×吸烟时间(年)],戒烟史<15年,或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之外的危险因素。其他中、低危人群不推荐常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2.肝癌
我国是“肝癌大国”,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
预警信号:乏力腹胀、肤色发黄
乏力腹胀、肤色发黄、出现蜘蛛痣、肝掌,应尽快去医院。
蜘蛛痣,是皮肤上的小动脉及其周围分支,呈辐射状扩张、充血的一种表现,多出现在人的面部、颈部、胸部和后背。
肝掌,即小、大鱼际的皮肤发红,按压后变成苍白色。
早期筛查方法:B超+抽血
只做B超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
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3.结直肠癌
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容易被结直肠癌盯上。
预警信号:长期便秘、腹泻、便血
专家提醒,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以下4个情况,请及时就医
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
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
排便次数改变:从一天一次到一天三四次。
排便性状改变:出现血便,排便疼痛、大便变细变扁等。
早期筛查方法:肠镜
高危人群建议每2年—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4.胃癌
中国人更受胃癌“青睐”。
预警信号:胃痛、食欲减退、口臭、身体莫名消瘦
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或疼痛,经常恶心、呕吐,排出黑亮的柏油便,尽快去消化科进一步检查。
早期筛查方法:胃镜
只要是高危人群,都建议定期检查,根据《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病人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5.食管癌
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吃太咸、爱“趁热吃”、爱喝酒、主食硬等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食管癌的常见原因。
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
预警信号:特异性吞咽困难
会有明显的哽噎感、咽喉异物感、胸背部疼痛、食物停滞感或反胃等胃部症状。
建议:一旦出现吞咽障碍,尽早到医院检查。
早期筛查方法:内镜检查
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果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应定期随访。反之,应及时就诊。
6.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为高危人群。
预警信号:乳房、乳腺有肿块
乳房左右不对称、乳房肿块、乳头糜烂、乳头有分泌物、皮肤像橘子皮,乳头内陷也是一种乳腺的一种表现,要引起重视的是突然最近乳头内陷了,以前没有这现象。若有以上表现,且年龄为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自查方法:对着镜子两手叉腰,一只左手置于脑后,用右手来查左侧乳腺,首先从向心性往外扩展,一定要平压乳腺不要捏,顺时针也行逆时针也行,一圈一圈一直到腋下,到腋下以后再查一下腋窝淋巴结有没有肿大。
对侧的查法也一样,把右手置于脑后,用左手来查。
乳腺自查可以在每个月月经过后的7至10天进行,这时候乳腺腺体比较松软,不胀痛,绝经妇女和男士每月可固定一天做乳腺自查,一旦发现异常,就应去医院检查。
早期筛查方法:乳腺B超
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