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296期来源: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日期:2020-01-07
合理用药知识(下)
为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推进全社会共治,我国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2届。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药、良法善治”。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科普宣传活动,为公众提供权威、精准、科学的安全用药科普服务,“润物细无声”地传播药品安全知识,以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水平和健康素养。
用水服药喝多喝少有讲究吗?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人体器官特别是对肾脏的损伤,会要求患者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饮用2000—2500毫升水),以降低黄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须大量饮水,一日尿量保持在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同时,在服用某些药物后,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间内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用什么水服药有讲究吗?
口服用药应该用白开水送服,但在日常生活中,为图方便随手用咖啡、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的现象并不少见。用咖啡、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健康造成影响,是非常错误的。据搜狐新闻报道,32岁的刘女士因工作忙,为了省事就随手用1杯咖啡送服布洛芬,结果导致急性胃出血,幸亏被同事及时送到医院。
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一般胃病患者使用时,应当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这样非常容易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也有人在服药时嫌苦,用饮料或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这也是不正确的。许多研究表明,西柚汁会抑制肝脏中的代谢酶,使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因此,绝不能用西柚汁送服药物。其他果汁虽然较少有研究表明会影响药物代谢,但由于其多为酸性,可能导致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物提前分解;增强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氢氧化铝等碱性药,会因酸碱中和而使药物完全失效;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等磺胺类药物,则可因酸性环境造成溶解度降低,引起尿路结石。
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不建议与药物同服,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等。
药是治病的,还会添病吗?
用药也能用出病来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由于药物诱发的疾病叫药源性疾病。由于在药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器官及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等。
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早发现,耽误了治疗和抢救的时机,则可能引起不可逆转损害,甚至终身致残,直至造成死亡等。
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1)中毒型
有些药物本身就对机体细胞有毒性作用和酶抑制作用等,一次过量或慢性蓄积都会导致药物中毒。
(2)炎症型
此种类型特别多见,如一些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药物性皮炎。
(3)胚胎型
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使用一些对胚胎有损害的药物,就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或某些脏器发育不全。
(4)增生型
苯妥英钠等药物常可引起牙龈增生,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
(5)发育不全型
如四环素引起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等。20世纪70年代我国城乡应用四环素极普遍,造成如今不少青年人的黄牙黄染。
(6)萎缩型
如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可使局部皮肤发生萎缩,表皮乳突消失,表皮变薄。
(7)变性浸润型
如D-青霉胺治疗可引起天疱疮样皮炎。
(8)血管血栓型
药物性变态反应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充血;而反复多次使用血管造影剂可引起血管栓塞。
(9)功能型
药物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改变的现象很多。如有报道显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新型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能会抑制性功能。
(10)赘生与癌变型
如大量使用氮芥治疗时可引起膀胱癌;久用砷剂者可使掌、跖部产生赘生物,还可能演变成癌。
自我药疗为何要有“六项注意”?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
为了正确运用自我药疗,进行自我药疗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非处方药首先要对症
购药之前应根据疾病的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作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正规的药品说明书包括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项内容,可将其与自己的病症相对照,确认适用后方可使用,以免用错药。
(3)掌握正确的用法与用量
应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不可随意滥用。
(4)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物虽然较为安全,但也是相对而言的。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5)注意用药的时间和疗效
如止咳药、止痛药、解热药、胃肠药等药物如果服用了3—5天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就必须上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6)不要轻信偏方、秘方
有一些患者认为祖传秘方、偏方是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便盲目服用,这是很危险的。首先,所谓的秘方、偏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的是游医杜撰的,有的以讹传讹,错误百出,如果按秘方、偏方去治病,后患无穷。其次,一些偏方或许真有效,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以秘方、偏方治病,危险性往往高于成功率。
如果漏服了药物应该怎么补?
合理用药不仅应选药准确——对症用药,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使用药物。所谓正确使用药物,就是根据治病的需要和药品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剂量,使患者机体和机体特定部位的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如有的药物一日三次或一日四次服用,而缓释、控释制剂一日服用一次即可。严格按每种药物的特定要求服药,才能真正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抗菌药漏服了或拉长了服药间隔,会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低于有效的抑菌或杀菌浓度,这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加速细菌产生耐药性。降压药漏服了,会使已经控制平稳的血压再度升高,这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服药,不能漏服。
老年人忘性大,如果万一漏服了怎么办?这时要记住不能随意补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发现漏服了应尽快补上(漏服时间在两次服药间隔1/2以内)。
(2)如漏服时间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按常规服药规律即可。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服用,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降血糖药加倍服用,会引起低血糖;抗凝药华法林加倍服用会导致出血。
为了避免漏服药品,最好把药装在小盒内,放到醒目地方,外出时应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