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8期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日期:2019-12-07  
  •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曾几何时,人们总认为艾滋病是洋人才得的病,离我们还有十万八千里,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得知你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熟悉的人拟或是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你还会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吗?目前,艾滋病确实已经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还在不断地传播蔓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只有了解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知识,采纳健康行为,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

    一、全球艾滋病的流行势态

    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蔓延。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约有342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新增感染者约250万,其中儿童新增感染者33万,2011年底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人数约170万。多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二、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势态

    自1985年报道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4471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74399例,死亡93003例。根据国家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8(62~9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15.4(14.6-16.2)万人;2011年当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4.8(4.5—5.4)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

    三、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1、艾滋病疫情仍然在上升,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疫情上升速度较前几年相比有所减缓。

    2、通过性传播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明显。

    3、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势态,部分地区疫情严重,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4、吸毒人群中吸毒方式多样化,进一步增加了艾滋病经性途径和吸毒传播的风险。

    5、近年来,老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增长情况较为明显。

    6、2003年起积极推进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正在显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四、我省艾滋病流行特点

    一是以市为单位,全省各市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但各市之间疫情差异较大。

    二是经性接触、静脉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尤其是经男男性行为传播人数明显上升。

    三是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开始扩散,全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上升势态。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英文缩写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具有复杂症状的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根治此病的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组织器官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液、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黏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有病毒,有传染性。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种:

    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与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血液传播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用骨髓和器官移植;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格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母婴传播

    女性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喂养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易感染人群有哪些?

    性病患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多性伴者、卖淫嫖娼者、静脉注射吸毒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性伴侣如与其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易受到感染。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一定要采用安全性行为,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孕套),以防传染给对方。

    艾滋病的早期信号

    在艾滋病发病初期,部分艾滋病患者会出现发热、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和口腔感染等症状,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上颚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的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的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

    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牙周病表现为牙根发炎,牙龈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龈出血、疼痛和口腔恶臭等症状。

    据报道,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19%-29%有牙周炎。

    卡波济肉瘤是单个或者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见于上颚和牙根。卡波济肉瘤在正常人群中罕见。

    艾滋病的症状与病程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8—10年时间才能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分为四个阶段:

    急性感染

    感染HIV后小部分人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此时血液中可检测出HIV。症状持续3-14日后自然消失。

    无症状感染(潜伏期)

    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测出HIV及HIV抗体,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分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能自由移动。病理活检为淋巴结良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

    艾滋病期

    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迅速下降、腹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有肝脾肿大。出现严重免疫缺陷,易发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及肿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的带毒状态,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终身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最后的发病阶段。此时感染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如腹泻、肺炎、念珠菌感染、神经系统的各种感染或肿瘤,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肯定是感染者,而感染者却不一定是艾滋病病人。

    怎样预防艾滋病

    目前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艾滋病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采纳健康行为,注意如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人类面对艾滋病病毒挑战的第一天起,人们就想征服它。在十几年与艾滋病病毒的斗争中,人们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知道了哪些是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而且研制了一些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这些药物已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因此,严格的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只不过有些人感染的危险性很大,而另外一些人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或很小。感染的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人们自己的行为。资料表明,以下行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患者卖淫或嫖娼,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与多个性伴发生肛交、性交,以及卖血为生等。 此外,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些。虽然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它。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 进行安全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

    3. 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4.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5. 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6. 避免母婴传播。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最好避免怀孕妊娠,已经怀孕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医学措施避免胎儿和新生儿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有足够数量的病毒从感染者的身体排出才能造成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有破损,足够量的病毒才有机会侵入人体。

    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很快死亡。常用消毒液、洗手液、酒精、漂白粉等都可以将其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会借助空气或水进行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通过一般社交的接吻、拥抱传播或者通过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从以上情况看,与感染者和病人一同生活或护理病人是安全的,不会因此而感染。

    预防控制艾滋病,国家制定“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免: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如何相处

    不惧怕 不恐慌 不歧视。

    以人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行事就不会受到传染;

    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服务;

    主动寻求有关部门解答问题,如打热线电话或到性病艾滋病咨询门诊去咨询;

    主动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所有措施行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我们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们,而不应歧视他们。

    全社会要为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宽容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宽容、关怀与帮助能促成更多的人去检测,并能积极配合社会、家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