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12期
    来源: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日期:2019-12-06  
  • 冬季养生要注意 防治中风有法宝


    中风,西医称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自然界的风、善行而数变,故称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类,是指由于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组疾病。有数据表明80%的中风发生于冬季节。

    中风危害知多少

    近年来,中风发病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据统计,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为600万-700万,其中1/3丧失生活自理能力,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中风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风后患者除表现为生理功能受损外(如肢体活动不能、口角歪斜、言语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失禁等),还可伴有各种神经精神并发症(包括中风后抑郁和焦虑、中风后失眠、中风后痴呆、中风后癫痫等)。同时,生理功能受损症状与各种神经精神并发症常常互为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或阻碍中风后患者的康复,或导致中风病的复发。因此,如何通过中医养生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防治中风、解除病痛的目的,应引起足够重视。

    中风的识别及紧急处理

    日常生活中,当突然发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和呕吐、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意识障碍等,均应想到中风的可能。此时,应强化“时间就是脑”的观念,做到以下几点:①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并由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入院以便给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②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送往能够进行中风急救的医院抢救。运送患者时,最好使用担架,避免颠簸。③记下患者发病时间,有条件时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④注意在不确定病情的情况下,不要给患者服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

    “中医养生”防治中风的法宝

    中医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其基本思想是“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为未病先防,指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既病防变,指对已发之病及早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波及其他脏腑,发生变证、恶候。三为瘥后防复,指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情志、房事、饮食、起居、劳动、运动、服药等。这些养生思想与同现代医学倡导的中风三级预防方案颇为相似。下面谈谈如何通过中医养生达到防治中风的目的。

    法宝1: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就是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淡化名利追逐,使自己时常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心理神经免疫学证明,“祥和宁静” 的健康心理能够提升人体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如今,快节奏都市生活使人们普遍面临巨大精神压力,如紧张、烦躁、忧郁、多疑等。一旦让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主导了生活,往往会引发严重后果。越来越多的人己经意识到,快乐的心情比权势、高薪等外在的东西更为重要。情志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要做好情志养生,就要心存善良、常怀宽容之心、保持乐观、淡泊名利,再辅以一些陶冶情志的方法,如听音乐、绘画、跳舞、旅游等。一个不能很好做到上述几点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日常生活中,一些患者在受到不良情绪刺激后出现心梗、中风等疾患,就再次说明了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法宝2:起居养生

    中医非常重视人的生活起居,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批判了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告诫人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视、卧、坐、立、行,本属于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一个“久”字,则说明过分的生理活动亦会导致“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的病理情况。强调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且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起居习惯。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包括睡眠、劳逸等几个方面。首先,强调人的生活规律要适应四季的变化,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告诉人们:在春季和夏季,应稍微晚睡、早起,在秋季,应当早睡早起,在冬季,则应早睡晚起。其次,在睡觉的姿势方面,认为人的脊柱不是直的,所以要想直着睡,那就是和自己的身体较劲,最好还是蜷着身子睡。

    法宝3:运动养生

    运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古人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认为适当运动对人体健康非常必要,而运动太少或过度,均无益健康。一般而言,应选择自己喜欢而可终生维持的低冲击性运动项目,并持续一段时间才可看出效果,所以要有恒心,最好参加一个运动团体,大家一起运动,互相鼓励和关怀,从而达到运动交友的目的。下列几项运动可供选择:太极拳、瑜伽术、韵律舞、社交舞、快步走、骑车、游泳等。

    运动的强度及时间要依个人的体能慢慢地增加,做到有点累,但是又不致太累的程度。不可做到喘得说不出话来的地步。每周维持至少三至五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钟。其次,运动前要有五至十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鞋,鞋底以富弹性而不滑为佳。选择平整且阴凉的运动场地。最后,吃饭前后一小时内不宜运动。运动前或运动中若出现头晕、胸痛、心悸、脸色苍白、盗汗等情形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法宝4:食疗养生

    中医食疗养生强调饮食有度、有时、不偏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①节制饮食:吃个八成饱就行了。吃太饱了,最后上下都胀气,肯定会得暴病。

    ②应据气候、地理环境、个体体质差异、因时因地因人施食:首先,在阳气生发的春季,应常吃一些清淡甘凉的水果、蔬菜,以免积热在里。在阳气隆盛的夏季,常遇暑湿,人体出汗较多,应常吃一些利湿消暑,养阴益气的食品。在阳气收敛的秋季,气候凉爽干燥,宜多吃一些生津养液的食品。在阳气潜藏的冬季,则易酌温补。其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寒温差异也较大,对其饮食应有所选择。如气候干燥的西北高原,应常食银耳、梨等柔润之品;而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应多吃薏苡仁、蚕豆等健脾化湿的食物。再次,对不同体质的个体也应据其体质有所取舍,如阳虚畏寒者,宜食韭菜、煨姜炖狗肉等,多食辛味的食品以温补壮阳。阴虚火旺者宜食木耳、龙眼肉、炖甲鱼等,多吃酸甘食品以滋阴润燥。

    ③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古人对合理膳食的一种认识,强调饮食要丰富多样、合理搭配,与当今生活强调的营养均衡不谋而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推出的 10条膳食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和薯类;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等等。

    ④其他:吃饭速度,强调细嚼慢咽;吃饭精神状态,强调吃饭时不能生气等;对于有便秘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可多吃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法宝5: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主要是指通过药物调理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具体到中风的药物养生方面,主要是通过服用药物调控中风发病中的一些可干预危险因素。众所周知,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了解一下如何控制三高:

    ①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坚持测血压,规范使用降压药物,使其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40/90mmHg以下),不能随意停用降压药;对2级高血压患者,加大监控力度,做到每周1次随访,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3级高血压患者,经正规服药后仍不能控制良好者,尽量到医院住院,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措施使血压达标;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测血压,如发现新发高血压患者,即纳入监控与管理对象。

    ②高血糖: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③高血脂: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因此,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当然,中风病的药物养生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还涉及到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等,具体干预措施要遵医生的指导进行。

    中医专科治疗中风有特色

    中风后患者除了表现为生理功能受损外,还可伴有各种神经精神并发症包括卒中后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痴呆、躁狂症、精神病等。“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在传统养生理念指导下,中医专科采取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康复训练、理疗、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中风病,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特色1:中风病刚柔相济法临床康复综合方案

    目前,中医具有“中风病刚柔相济法临床康复综合方案”特色疗法。在对中风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刚柔相济疗法”分为阴偏胜型、阳偏胜型,辨证口服中药或相应中药针剂,配以针灸(体针、头针、电针、刚柔相济针刺法、灸法和拔罐等),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刚柔相济法康复是特色疗法,是将现代康复、针灸、理疗等相结合,多方位、多靶点进行治疗),矫形支具的应用,护理(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对中风病综合进行防治,对于中风后常见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及痉挛等疗效显著。

    特色2:重视中风后的神经精神症状

    (1)睡眠障碍、抑郁症:

    以往把躯体治疗作为当务之急,很少考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症状对康复治疗不利影响,不仅影响其疾病恢复,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抑郁,尤其是轻至中度状态容易被患者及家属的忽视,医院的临床诊断率也偏低,使患者丧失了最佳康复时机,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显著增高。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患者入院后,需指定专门心理治疗医师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强化患者的治疗动机,调整其睡眠障碍及抑郁情绪,使其正视病情的客观存在,增强康复信心,通过强化心理治疗,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目前中医脑病科对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的研究和诊治,形成了以“宁心安神,清心除烦”为法,“五心宁心方”为代表方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引进了心理测验软件综合系统,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规范,临床疗效显著。

    (2)癫痫:

    脑血管病是癫痫常见原因,20%左右的脑血管病患者有癫痫发作,老年性癫痫中,32%是由中风引起。长期应用西药抗癫痫药物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中药对癫痫的治疗旨在调整脏腑功能,消除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风、痰、火、瘀、郁、虚等病理产物,中医辨证治疗可增强西药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缓解期的调理更有助于疾病的痊愈,目前,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是较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运用具有豁痰定痫、熄风止痉功效的天胡抗痫片治疗癫痫,临床显示疗效良好。

    (3)痴呆:

    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对怀疑痴呆的患者,积极完善智能检查量表如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痴呆量表,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争取做到早期诊治。配以运用现代科技研制出的具有滋补肝肾,益智增聪功效的益智健脑胶囊,用于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经多年临床使用,反响良好。

    总之,养生之道是一种有主有从、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多种养生方法联合应用。做到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过去;四个有:有个老窝(家),有点老底(积蓄),有位老伴,有群老友;五个要:要笑,要跳(活动),要俏(注意点外貌衣着),要唠(唠嗑),要掉(放下架子)。就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愿所有人保持健康愉快,共同迈向长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