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15期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2-06  
  • 雾霾天 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近几年我国多地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的雾霾天气,我省的西安、咸阳、渭南等多个城市也未能幸免。省气象台曾连续多天发布雾霾黄色警报,空气质量指数一直处于大于500的“爆表”状态。每个人都必须呼吸,面对维持生命的空气,我们不能逃避。然而,污染的空气雾霾究竟对呼吸系统有什么影响,在雾霾天气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1、正常人呼吸道的生理保护结构和功能

    正常人的呼吸道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使之具有一定的天然保护功能和后天获得的保护抵御能力。上呼吸道主要可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等作用。气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主要在鼻咽等上气道,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吸入的干冷空气经过鼻咽后可被加热、加湿,成为温暖而湿润的气体进入下呼吸道。同时与下呼吸道各种不同的保护机制共同作用有效防止颗粒、异物及病菌到达肺泡。其一在上呼吸道入口鼻毛可以阻挡较大颗粒进入,而上、中、下鼻甲的结构形状则使许多颗粒直接撞击在粘膜上或因重力而沉积在粘膜上。这样,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几乎完全在鼻腔空气中被清除掉。其二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的由粗到细,由少到多的树枝状呼吸气道管网内,内衬管壁粘膜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和柱状纤毛上皮细胞,所分泌的黏液覆盖在纤毛上形成‘黏液毯’,这些黏液可粘附进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而纤毛可有力地、协调地和有节奏地摆动‘黏液毯’,将进入下呼吸道直径在2-10微米的颗粒粘附在‘黏液毯’上向咽喉方向推送,纤毛推动所附着的颗粒到达咽部后,被吞咽或被咳出。如吸入气体比较干燥或含有刺激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可以损害纤毛的运动,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其三是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颗粒可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腔,在这里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吸入的颗粒和病菌,然后带着它的吞噬物向上游走到细支气管壁上的黏液层,随黏液排出。另外,呼吸道还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等反射将进入呼吸道的颗粒、细菌和病毒等排出体外,起到呼吸道自洁的保护作用。

    2、关于雾霾危害的认识和研究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指在近地面浮游在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或烟屑等。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主要有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在一起形成,被称为气溶胶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使能见度下降。颗粒物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呼吸道,影响身体健康。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长期吸入被颗粒物污染的空气会造成严重健康问题被认识。2004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估计在2000年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万~5.2万。而发表于200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美国癌症协会在1982至1998年开展的队列研究跟踪了50万名成人,覆盖全美50个州、151个大中城市。这项始于1982年的研究证实,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 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2013年中国科学院公布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课题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持续大范围的强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最让研究人员感到震惊的是,在雾霾中发现了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它不是一种,而是好几十种物质。这种物质的危害在于成分太过复杂,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引起癌症及其它严重疾病。更重要的是病毒、病菌都能在这种很小的颗粒物上存活,附着其上在大气中漂浮的颗粒物,吸入呼吸道就会传播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指出“雾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专家林江涛教授说,大雾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既包括急性效应,也包括慢性长期效应。雾霾对健康影响涉及全年龄段人群,但对于易感人群如老人、儿童及孕妇等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雾霾对人体的致病涉及全身各系统,但首当其冲的是呼吸道疾病高发。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悬浮物较多,特别是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可以随着呼吸自由地进入人体的小气道,刺激口腔、鼻腔、咽喉、气道、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导致上皮细胞出现一系列急性炎症反应。短期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的雾霾初始表现为眼和喉部刺激症状,出现眼痒、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呼吸不畅等。由于颗粒物表面会吸附携带各类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后续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还有可能引发哮喘、结膜炎、咽喉炎或皮疹等疾病。长期处于雾霾空气中,尤其是老人和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的患者,容易受影响。上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以及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危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3、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持续的雾霾天气,空中大量浮游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细小颗粒污染物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使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病毒、细菌进入呼吸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哮喘:雾霾笼罩时,大气污染程度较平时重,细菌和病毒附着在大气中漂浮的颗粒物,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尤其是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将会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雾霾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等过敏原,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雾霾季节最容易复发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这些患者本身气管内径变细,气管壁变厚,小气道及大气道有程度不同的阻塞,通气就不畅,再加上雾霾天气之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粉尘增多,有可能诱发炎症,缺氧症状表现得更明显。常表现为呼吸不畅、气短、喘憋,有时候还会出现“拉鸣”、甚至合并喉咙呼噜、呼噜的声音等急性加重的症状。轻者需要就医,重者可能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4、肺癌:对于雾霾是否会造成肺癌,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性的结论。认为霾与肺癌有关的基本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其得到的结果是某种可能的病原分布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但相关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要确定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4、雾霾天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冬季由于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大气低空容易出现“逆温层”,空气的水平、垂直方向交换流通能力变弱,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浅层大气中,并逐渐集聚成霾,导致空气污染。同时,冬季雾天出现的频率更多,这是因为冬季夜间漫长,晴天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更快,气温下降更显著,在早晨气温降至最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就容易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积越多而形成雾。早晨相对湿度较高时大多是雾,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对人体健康威胁巨大。因此首先要避免雾霾天晨练。其次雾霾天应尽量减少外出。 当遇到浓雾天气,如果不得不出门时,外出时戴棉质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也可用清水冲洗鼻腔。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原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关于外出口罩的选择,普通棉质口罩仅能过滤较大的颗粒,对于造成身体健康损害的细颗粒物作用不大;而活性炭口罩可吸附有机气体及毒性粉尘,但无法吸附细菌及病毒;专业防护口罩(亦称为N95口罩),可阻挡95%以上的次微米颗粒,但呼吸阻力较大,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存在呼吸困难的人,不宜佩戴该类型口罩,以免引起呼吸困难加重。另外,佩戴口罩时需要将口鼻完全覆盖,同时要对口罩进行定期更换,不重复使用,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还要提醒的是注意饮食和情绪调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冬季持续低温雾霾天气时,应该警惕呼吸系统疾病的加重,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同时需注意调节情绪,因为雾霾天日照不足,空气潮湿阴冷,光线较弱,气压较低,人体分泌的松果体素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因此变得不活跃,人体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因此这类人群在雾霾天可以听听音乐或听相声,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阅读轻松的刊物等,以此放松心情。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室内空气调节也很重要。合理开窗通风换气,减少室内污染。应尽量避开早晚污染比较严重的时间段进行开窗通风,可选择10~14时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时进行短时的通风换气。此外,开车族也要给自己的爱车透透气。汽车空调的过滤网上积攒着很多粉尘,在不开车窗、不清洗汽车空调过滤网的情况下,车内就会含有大量的致病菌,不利于呼吸道的健康。可以配置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以清除室内或车内空气污染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

    最后提醒的是雾霾天患者的自我监测和评估,自我监测评估是指雾霾天如果出现不适如何发现、评价和处理。通常来说咳嗽、咯痰、胸痛、咯血、胸闷、气短等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而咳嗽往往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新发的急性的咳嗽要考虑急性病,最好能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持续的咳嗽,有可能是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老慢支、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扩、肺结核、肺癌、肺间质疾病等的早期表现。建议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持续时,常规应到医院做详细检查诊疗。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往往会和其他疾病混淆,比如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头昏、食欲不振等,不少人认为是心脏病、神经疾病或胃肠疾病。其实呼吸系统疾病本身的症状常常可出现一些类似心脏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雾霾天气因为有悬浮物,空气质量下降,呼吸道疾病高发,所以提醒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是新发的或加重的胸闷、气短或上述症状者,最好去医院检查。大夫会根据情况询问病史,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拍胸片,做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到呼吸科门诊随访。正规合理的日常用药能有效地避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哮喘的患者,尤其要把急救药,如喘康速、万托林等备在身边。同时要加强自我监察,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冬季雾霾天气里,我们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注意一些细节和做出改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减少雾霾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以减少疾病加重的风险,尽最大限度的保障健康状态。当然,减少雾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被动预防不是上策,人人参与蓝天行动,才能健康长寿。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健康的基本准则,也同样适用于治理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