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34期
    来源: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科分  日期:2019-12-06  
  • 预防肠道疾病 让我们从“肠”计议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食物易腐烂变质,加之蚊虫增多,易形成各种肠道细菌滋生、繁殖,致使肠道疾病频发。且高强度的工作、不注重劳逸结合、不规律的饮食、滥用抗生素等问题侵蚀着部分人群的健康,同时成为破坏肠道健康的主要因素。仅仅在中国,就有超过3000 多万人承受着顽固性肠道疾病的困扰,每年有超过10 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新增大肠癌患者高达40 万人次。而大肠癌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 年。亟待正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未老先衰,口气重、精神差、皮肤粗糙、消化不良,这些都是肠道快速老化、毒素积淀的表现。

    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1.肠道是人体的吸收器官

    我们吃的食物,从进入口腔到形成粪便,需要24-72个小时,通过一条长约7米多的人体旅程。其中肠道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肠道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小肠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肠主要负责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中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

    十二指肠(小肠的最初部分,以胃部为起始):吸收钙、镁、铁、脂溶性A类及D类维生素、葡萄糖;空肠(小肠的中部):吸收脂类、蔗糖、乳糖、葡萄糖、氨基酸、脂溶性A类及D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和叶酸;回肠(小肠的末段,通向大肠):吸收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

    2.肠内细菌与健康密切相关

    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已知种类有400多种,数量超过 101200个。如果将所有的肠道细菌排成列,可以沿赤道绕地球两周半。人体肠道内,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细菌,它们的生存并非毫无秩序,就像山上生长的植物,各自分别以群体的形式生存着。肠内细菌同样也是群生的,称之为“肠内菌群”。肠内菌群按照其行为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菌”。当有益菌占据优势时,身体就处于平衡健康的状态,而一旦肠道有益菌被有害菌打败,益生菌又摄入不足,将直接导致健康问题。

    3.肠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都集中在肠道。这支“防卫军”时刻严阵以待对付外来入侵,绝对是我们身体免疫的主战场。每天会有无数有害菌和毒素从口腔进入人体,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还要抵御这些有害菌和毒素的侵袭。肠道粘膜表面有无数绒毛,绒毛与绒毛之间的缝隙里藏有很多常驻细菌,特别是作为益生菌的某些乳酸菌,当它与绒毛内部的淋巴球等免疫细胞接触时,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活性。

    4.肠道与情绪息息相关

    肠道内有害细菌通过降解食物生成大量硫化氢、氨、吲哚类等神经性毒害气体及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导致人体精神压抑或者亢奋,根据个体的能力强弱表现出自闭或者暴力倾向。以幽门螺杆菌为例,它们可以把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而氨极易溶于体液并进入血液,造成血氨浓度升高,而血氨浓度越高,人的脾气越大。长期压抑或发泄的脾气就会导致自闭或暴力倾向的情绪产生。

    如何保护肠道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多餐,饭只吃七成饱。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不要站立或蹲着吃饭。忌食辛辣、油炸、烟熏、烧烤食物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性食物,不饮酒、少喝浓茶浓咖啡,多吃素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3.积极食疗:羊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的人群,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作为零食或入菜。

    4.按摩保健:饭后、饭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腹泻的常见病因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胃肠道感染:这是引起腹泻的最常见原因,诸如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蠕虫类寄生虫的感染都可以引起腹泻。引起腹泻的常见细菌是: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嗜盐杆菌、霍乱、副霍乱弧菌等。这些细菌都是通过食物由口而入,引起感染而致腹泻的,发病多在夏、秋季。

    (2)胃肠道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克罗恩病、结肠直肠息肉并发的结肠炎、结肠憩室并发的憩室炎、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并发的放射性直肠炎,都可以引起慢性或急性腹泻。

    (3)胃肠道肿瘤:晚期胃癌、结肠、直肠癌,癌性溃疡形成后,可引起少量脓血粘液,或使粪便形状改变,变扁变细,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4)食物中毒: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以及暴饮暴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都可引起急性腹泻。

    (5)胃肠功能紊乱: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或受到强烈刺激也可引起腹泻,医学上称为精神神经性腹泻。出现结肠功能紊乱,工作、学习紧张时就拉肚子,又叫作结肠过敏。

    (6)肠吸收不良:小肠、大肠吸收功能失常,胰酶和胆汁缺乏,食物消化不良,或胃肠手术后吸收功能不良,都可以引起腹泻。

    (7)化学物质中毒:如砷、汞、磷、酒精等,以及某些化学药品,如四环素、红霉素、金霉素等广谱抗菌素的中毒、使用不当或发生过敏时也会引起腹泻。

    (8)胃肠过敏:部分人群对牛乳、鱼虾、鸡蛋等食物过敏,或者对某些药物过敏,就会发生变态反应性腹泻。

    此外,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也可以引起腹泻。

    急 性 肠 炎

    急性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急性胃肠炎。

    一、病因

    1、饮食不当: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

    2、肠道感染:由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急性中毒:服食河豚鱼、鱼胆及化学毒物;

    4、全身感染:由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肠道屏障破坏;

    5、其他:由某些食物(海鲜、鸡蛋等)或药物(新斯的明、利血平等)引起肠道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1、起病迅速,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2、腹胀,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可呈绞痛;

    3、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大便多呈水样便、稀软便,深黄色或淡绿色;

    4、粪便含未消化食物,一般无脓血便;

    5、可伴发热,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6、体检腹部可有压痛,肠鸣音多亢进;

    7、大便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可培养到致病菌;

    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 消除病因,重症卧床休息,暂禁食,渐给易消化、清淡食物,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1、肠炎初期:起病后8~12小时内,进食流质,如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等,腹泻严重多喝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

    2、肠炎好转期:进食低脂少渣半流,少吃多餐,不宜喝牛奶和大量的糖水,这些食物容易发酵,引起腹胀;

    3、肠炎恢复期:节制饮食,避免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物和多纤维食物;

    4、恢复期后2~3天,可正常饮食。

    (二)抗感染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选不同抗生素

    1、黄连素 0.3g ,每日3次。

    2、复发新诺明 1~2片,每日3~4次。

    3、氟哌酸 0.1~0.2g,每日3次(16岁以上)。

    4、庆大霉素 16万单位,口服,每日3~4次。

    (三)对症治疗

    1、止泻治疗(体温明显升高者不宜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1)地芬诺脂(苯乙哌啶):抑制肠粘膜感受器,消除蠕动反射,减轻肠道蠕动。用法:2.5~5mg/次,2~4次/日。

    (2)洛哌丁胺(易蒙停):抑制蠕动反射,对前列腺素、霍乱毒素和其他肠毒素引起的肠过度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用法:首次4mg,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2mg,直至腹泻停止,一日用量可16~20mg,连续5天无效则停药。

    (3)思密达: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用法:3g/次,每日3次。

    (4)药物碳:可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刺激,吸附肠内有害物质。用法:1.5~4g,每日3次。

    2、调节肠道菌群(选用)

    (1)双歧杆菌类:金双歧、丽珠肠乐

    (2)乳酸杆菌类:乐托尔

    (3)复合制剂:培菲康

    3、解痉止痛 颠茄合剂、6-542、阿托品

    四、预防

    1、把好“病从口入”关。

    2、注意饮食、水源、食品卫生。

    3、注意个人卫生。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外出就餐多食蒜和醋。

    5、食具要卫生,生熟食分开存放。

    6、控制细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

    7、高温杀菌:一般肉类食物煮沸后15分钟可杀灭普通致病细菌。

    8、肉制品食用不可过量,食用海产品一定要煮熟。

    9、勿食大量刚腌的蔬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

    10、少食或不直接食用冷冻食品、饮料,夏季多汗可饮温开水,加入适量食盐、白糖、酸酶。

    痢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夏秋季易引起流行。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诊断:

    急性菌痢(普通型):起病急骤,有畏寒、寒战伴高热,体温可达39℃,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后转为粘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20次,大便量少,左下腹压痛明显。

    急性菌痢(轻型):可无发热,腹痛不明显,腹泻次数不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可有呕吐。

    急性菌痢(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者,发热,腹泻次数大于30次,为稀水脓血便,严重者可有大便失禁,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常伴呕吐,可导致休克。

    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偶发,突然发作畏寒、高热,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浅表、反复惊厥、神智不清、皮肤有花纹,可有呼吸、循环衰竭,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可无腹痛、腹泻等症状。

    慢性菌痢:有急性菌痢病史,症状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

    治疗:

    1、急性菌痢: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饮食以流食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抗菌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常用诺氟沙星(400mg,2次/日,口服)、环丙沙星(500mg,2次/日,口服),亦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对症治疗:降温、补充液体量、解痉。

    2、中毒性菌痢:

    对症治疗:降温止惊,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惊厥,纠正休克,保护各脏器功能;

    抗菌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首先静脉给药。

    3、慢性菌痢:

    一般治疗:规律生活,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抗菌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通常联用2种不同类型药物;也可药物保留灌肠治疗;

    对症治疗:解痉、调节肠道菌群。

    预防:

    细菌性痢疾是肠道传染病,得病的途径是“粪—口”传播,就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

    1、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生熟食需分开存放,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如婚丧娶嫁等;得病后要及时就诊。

    2.重视手的清洁卫生。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饭前便后要彻底清洗双手,小儿要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