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50期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 日期:2019-12-06
预防骨质疏松 锻造坚强脊梁
近年来,骨质疏松门诊患者明显增加,其中有些老年人反复多次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而弯腰驼背,甚至翻身起坐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他们发生骨折时并未意识到这是骨质疏松“惹的祸”,也没有认识到骨质疏松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使病情一再耽搁。
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特别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同步增长。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约9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激增至2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骨质疏松症表现为全身性骨痛,且日常活动中轻微创伤即可引发骨折并产生致畸、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是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
因此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增强高危人群重视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意识,使骨质疏松患者得到规范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如同被白蚂蚁蛀蚀后的木头一样,轻轻摇动或无任何外界刺激会自行产生裂缝或坠落于地。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在所有人种、性别和所有年龄段,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总体上,60~70岁老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老人超过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
二.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所致骨折,如从站高或者低于站高水平跌倒或因其它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和前臂。其中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发生骨折后一年之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为15~20%,存活的50%致残。而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是老年人身高变矮、驼背、背痛和背部相关的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
三.骨质疏松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病情较轻时常无明显特征性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因此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常出现以下症状:
1. 疼痛: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而常常伴随有腰腿乏力,双下肢抽筋。疼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肋部及髂部,严重时全身疼痛难忍,翻身、起坐、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
2. 脊柱变形:一些骨质疏松患者有身高变矮、脊柱畸形、弯腰驼背,这是因为松质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负重量大,容易产生身高变矮。骨质疏松时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强度变弱,椎体易于变形。椎体压缩,可造成整个脊椎前屈和后突驼背畸形。驼背越重,腰背痛越明显。有的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肺功能和消化功能等。
3. 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椎骨、髋部、桡骨、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它部位亦可发生骨折。许多患者骨折反复发生,甚至轻微外力作用、咳嗽、大笑都可能导致骨折,此时会出现明显的剧烈骨痛及肢体活动受限。
四.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很多,它们彼此相关,相互影响。如两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危害更大。已有很多研究支持以下一些因素与骨质疏松症有关,这些因素或者影响骨峰值形成,或者影响骨丢失的速度,或者二者均受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1. 固有因素:包括(1)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2)老龄:年龄是骨质疏松症最明确的危险因素,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骨折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男女两性在65~70岁以后均可经历因年老引起的退化性骨丢失。(3)女性绝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加快,导致骨量的快速丢失。(4)母系家族史:研究表明母系骨折家族史是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2. 非固有因素:包括(1)低体重;(2)营养失衡;(3)性腺功能低下;(4)体力活动缺乏:长期久坐、卧床、制动者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高。(5)钙和/或维生素D 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饮食中都需要钙的摄入。儿童期足量的钙摄入对于获得理想骨峰值十分重要。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老龄伴随肾功能下降,出现钙吸收减少,尿钙排量增加,骨吸收有所增强,故应较成年期及时补充更多的钙剂,以预防或延缓骨量的丢失。维生素D 缺乏会影响肠钙吸收,出现肌肉强度明显减弱,易致跌倒,这也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发髋部骨折的因素之一。(6)吸烟、过度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及饮料等不良生活方式者,患骨质疏松危险性高。(7)失重、长期制动;(8)合并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等。(9)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甲状腺素、肝素、免疫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易发骨质疏松。
五.如何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包括骨质疏松风险的筛查(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和OSTA 指数评估)和FRAX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
关于骨质疏松的风险,即有没有得骨质疏松的可能。我们推荐两种简易的筛查手段。
1. 一分钟筛查问卷:是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一种简易问卷,包括十个问题,所有问题中只要出现一个“是”,就意味着可能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建议要看医生,做进一步检查,这叫做一分钟筛查问卷。内容包括(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三厘米)?(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萎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
2. OSTA 指数评估:这是针对亚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自我筛查工具表。表格非常简单,年龄越大,体重越低,意味着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FRAX是一种应用临床危险因素评估每一个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绝对风险的工具,即未来10年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此工具可在WHO网站上下载,输入您的年龄、骨密度等相关信息,即可了解您骨折绝对风险的大小,可使医生制定更符合药物经济学的合理治疗策略,使患者治疗获得更高的效价比。
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症,什么时候都不算早,什么时候也不算迟。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小开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骨量峰值及此后的骨丢失速率。每个人骨量的高峰值与骨质疏松有直接的关系。骨量的峰值越高,说明体内骨组织的储备量越多,随后即使每年逐渐丢失一些,其剩余部分也足以延迟骨质疏松出现的时间。但如果骨组织储备量很少,随着逐年的丢失,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骨丢失加快,骨质疏松必然会提前到来。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峰值骨量和减少骨丢失。要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和干预各种诱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女性过早绝经,高龄,体型瘦小,本人或直系亲属中有过轻微损伤引起的骨折史,患有某些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甲亢、甲旁亢等,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户外活动少,运动少,偏食,奶制品少,不良生活习惯如经常过量饮酒、抽烟、过多喝咖啡等,如果具有骨质疏松症的易患因素,即便目前尚无症状或还未发生骨折,也应进行骨密度检查或早期开始预防骨的丢失。
2. 选择富含钙的饮食。
3. 坚持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骨组织的血流,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改善局部循环,避免钙离子流失。
4. 建立安全的家居环境,防止摔跤,避免骨折发生。
5.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6. 需要定期骨质疏松门诊及骨密度监测。
七.发生骨质疏松怎么办?
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是:缓解骨痛,改善功能,提高骨量,预防骨折。因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各种合并症,可致残致死。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现实和重要。就骨质疏松治疗时机而言,强调早期治疗,一旦骨质疏松诊断成立立即开始治疗都是正确的。
八.骨质疏松患者如何饮食?
应采用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而又必需的一种元素,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中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芝麻酱及绿叶菜中含钙量高,其中牛奶不仅含钙量高,如1毫升牛奶约含1毫克钙,而且奶中的乳酸又能促进钙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源。
另外饮食还应注意低盐、适量的蛋白质和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维生素K刺激骨胶原合成,有利于骨形成。所以老年人应有适量的蛋白质与充足维生素C、维生素K,以起到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作用。
九.预防骨质疏松可以做哪些运动?
研究表明适量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骨健康。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训练、牵伸训练和平衡、协调、灵活性活动。每一种运动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一般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7次为宜。
1.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锻炼对骨骼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的种类强调负重、高冲击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
2.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老年人骨骼的骨量流失速率,还能改善平衡能力、增加肌肉强度,降低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锻炼方法可采用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
虽然增加骨量最有效的锻炼方法是高强度、短时间运动,但这并不适用所有年龄的人群。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量体裁衣”制定锻炼的类型和持续时间,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