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69期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 日期:2019-12-06
呵护肾脏,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2012年3月,首个中国慢性肾脏病横断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为10.8%,估算有1.195亿患者。
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男性患病率(8.7%),女性更高(12.9%)。受访者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仅12.5%,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对慢性肾脏病认识不足,且农村和城市无明显差异。
心脏出现问题,我们“心痛”难当;肢体受伤我们“举步维艰”;但是肾脏出现问题,可能就是“有点肿、有点乏,有点晕”,于是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选择“等一等,再等一等”,结果等来的是慢性肾脏病不断发展,最后导致慢性肾衰竭,面临接下来诸多的症状,还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即我们现如今常见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同时毒素以及代谢产物等累积造成其他脏器如心脏、肺脏、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骤增。
在医治过程中不仅要经历疾病与漫长奔波带来的身心痛苦,而且给家庭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而这些可能就是由于我们对肾脏病的认识不够,警觉性不高,医疗条件匮乏等所导致的不能及时就医产生的后果,为了避免这一切在无知中发生,每个公民有义务去关爱自己的肾脏,提高对于肾脏病及其预防、治疗的重视度,让我们给自己的肾脏一个公平健康的成长机会。
您了解自己的肾脏吗?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通过它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同时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肾脏是成对的扁豆状器官,红褐色,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尿液就是由这些单位滤过重吸收后形成。
肾脏重量仅占体重的0.4%,但血流量约为心脏输出量的20%~25%,每天滤过约180L,相当于全身血浆每天通过肾脏滤过60次,而最后仅有1.5L尿液排出体内。
肾脏出问题 有什么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表现及时发现肾脏病:
高血压:
腰痛,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尿量过多过少。 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水肿:
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尿频尿急尿痛:
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建议大家在有症状时,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
乏力:
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厌食:
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一部分肾脏病患者总是首先考虑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先去消化科或者肝病科,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
贫血:
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内分泌功能受损,红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就会造成贫血。
当我们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可能提示肾脏病从潜伏状态开始发动攻击,身体功能出现障碍,所以我们每年的体检,在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常规、肾脏超声等可以较早发现肾脏病,对于遏制肾脏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初级筛查项目
尿化验异常: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尿比重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尿素氮
●尿素氮产生过多,即肾前性氮质血症。糖尿病性酸中毒、高热、饥饿、某些癌症及脓毒血症等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或胃肠出血后消化蛋白质的重吸收使血浆尿素浓度增加。尿素排泄障碍,急性肠炎,烧伤、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引起肾供血不足时;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实质损伤时;尿路结石、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造成排尿受阻时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升高。怀孕妇女和重症肝脏疾病时,血浆尿素浓度可能降低。
肌酐:
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可见于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清肌酐浓度与肌肉容量成比例,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相反,肌肉萎缩性疾病时血清肌酐浓度可降低。透析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测定可用于评估透析指标,判断透析治疗效果。
尿酸
增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双肾超声:
可以从肾脏形态及性质方面提供一定的判断。
如果以上检查有异常,需就诊于专科进行进一步诊治。
常见的肾脏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肾病综合征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多囊肾:
婴儿期较少见,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临床发病率并不低。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可能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高血压肾病
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高血压早期损伤肾小管系统,导致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夜尿增多。
紫癜性肾炎
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
狼疮性肾炎
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有关。
慢性肾功能衰竭:
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肾脏病是可以治疗的,如能早发现早诊治,则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甚至逆转肾脏损害,即使已至终末期肾脏病,目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替代肾脏继续工作。
预防肾脏病 从点滴做起
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高尿酸血症、居住地区和经济状况等均为肾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健康生活习惯:
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患者的3~4倍。对于肥胖病人要控制热量过多摄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体重平稳下降,尤其不要盲目滥用减肥药物,避免肾脏受损。
慎用药物:
治疗疾病时要细看说明书,大多数药物均标注是否有肾毒性或禁忌症等,避免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某些抗生素、多种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各种血管造影剂以及某些中草药(如关木通等)均可引起肾脏损害,应慎用。
控制血压水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在预防高血压肾病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血压在140/90mmHg以上,则应遵医生指示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且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防止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病变。
控制血糖: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故控制血糖尤为重要。
定期检查:
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肾功检查。女性怀孕时肾脏负担会加重。应该监测肾功能。以免因妊娠毒血症而变成尿毒症。
相关链接
2015年3月12日——世界肾脏病日
设立世界肾脏病日的目的:
1.增强大众对肾脏的认识,强调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2.鼓励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针对慢性肾脏病做系统筛查;
3.推广预防措施;
4.鼓励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并进一步投入资源以进行肾脏筛查;
5.鼓励肾脏移植,因为这是治疗肾衰竭的最佳办法;倡导大众,捐赠肾脏——施恩救命行为。
历届肾脏病日主题:
2006年— Are your kidneys OK(您的肾脏健康吗?)
2007年— CKD: Common, harmful and treatable(肾病十分普遍而且具伤害性,如及早发觉是可有合适的治疗)
2008年— Your amazing kidneys!(奇妙的肾)
2009年— Protect your kidneys: Keep your pressure down(为保肾脏好誓防血压高)
2010年— Protect your kidneys: Control diabetes(保护您的肾脏– 控制糖尿病)
2011年— Protect your kidneys: Save your heart(齐保肾同护心)
2012年— Donate – Kidneys for Life – Receive(爱心捐肾重获新生)
2013年— Kidneys for Life – Stop Kidney Attack!(防止急性肾损伤)
2014年—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aging(爱长者,防肾病)
2015年— Kidney Health for All(全民肾康,全城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