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98期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2-05  
  • 欲病救萌 防微杜渐


    “治未病”的说法,对现代人来说似乎很陌生。其实,这一理念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提及。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故事中提到,扁鹊四见蔡桓公,每次向蔡桓公指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均未得到重视,而蔡桓公不听劝告反而嘲讽,其最终不治身亡。从医学的角度看:故事蕴含着中医“治未病”理念,并且指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有着不同的阶段,中医还具有丰富的治疗手段。1、疾病有腠理、在肌肤、在肠胃(脏腑)、在膏肓(骨髓)四个不同阶段。2、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汤熨(熏蒸、热敷)、针石(针灸、刮痧等)、火齐(拔罐、汤药),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如果一味延误病情,病入膏肓,就可导致无法可治。其实,在与扁鹊同期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中医经典巨作《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及“治未病”理念,它包含了五层含义:

    一、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 黄帝内经》 所谓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 正气不足, 邪气即可

    侵犯机体, 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就要注意 : 一是培养正气, 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 二是防止病邪的侵袭。 平时重视精神调养, 加强体育锻炼, 生活起居有规律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就是指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则有利于气血流通, 阴阳和调, 身体健康。

    饮食有节, 五味调和, 起居有常,劳逸适当 , 则能保持精力充沛, 正气旺盛, 身体健康, 预防疾病。 此外, 还可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 培养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抗邪能力, 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 通过以上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 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欲病救萌 防微杜渐

    《黄帝内经》云:“上工救其萌芽 ”。 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 但已出现某些先兆, 或处于萌芽状态时, 应采取措施, 防微杜渐, 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两字包含两个意思 ,“ 疾”为小恙,“ 病”为有明显症状。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中间可能存在一个“ 病前状态”, 即小恙 。在“ 病前状态”, 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 但病象尚未显露, 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 却不足以确诊病症, 有可能发展为具有明显症状的疾病, 若能及时施治, 就可阻止这种发展, 从而使“ 病前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有些疾病虽未发生, 但有先兆 , 当采取措施治其先兆 , 阻断疾病进展。 如中风多数有先兆症状, 代谢综合征如能重视, 采取措施 , 也能避免脑中风 、 糖尿病 、 冠心病或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三、已病早治 防其传变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应属于治未病的内容。蔡桓公生病,由浅至深,如果早治,不会发生传变以致死亡。所以强调疾病要早期治疗。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黄帝内经》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就是说,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 相应措施,以防传变。清代 温病学家叶天士并提出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 原则,也是既病防变原则具 体应用的典范。

    四、大病初愈 扶正祛邪

    有的患者大病过后,身体虚弱,虽然临床检验指标可能基本正常,但是表现无力、头晕、气短、汗出、失眠、腹泻、纳呆等诸多症状。如大手术后、重病初愈、产后综合征等,如果不重视身体调理“邪之所凑,正气必虚”。

    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扶正祛邪,适当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在病后,可用药物及中医的多种疗法巩固疗效,重视身体调理,可以加快康复。

    五、愈后调摄 防其复发

    治未病还包括疾病后痊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如果不注意调摄,疾病容易复发。此即为缓解期调摄。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在缓解期可以表现如正常人一样,但此时应当进行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疾病的复发。否则,此时若遇新感病邪,饮食不慎,过于劳累,均可助邪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盛,引起疾病复发。所以,病后调摄,以防疾病复发,亦为治未病内容的延伸。习总书记在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就是说:中医药学是将中国文化、哲学、科学完美融为一体的学科。所以中医药学已经及必将在人民养生、治病的健康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养生没有太多奥妙,不需要刻意做作。只要真正做到心情顺、饮食顺、起居顺、调养顺,目的就达到了。一句话,养生就是要建立适合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称,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注重养生,重视治未病。“治未病”健康工程将推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实现个体化诊疗的新医学模式转变。综上所述,治未病可概括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大病初愈,扶正驱邪;愈后调摄、防其复发五个方面。这是一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对人类健康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治未病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