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110期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日期:2019-12-05
维生素D在预控慢性病口的合理应用(下)
6.世界及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状况
如果用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指标[血清25- (OH)D]评价, 全球有10亿多人维生素D缺乏, 相当于每6人中就有1人。
中国人群的情况如何呢?2010 年我国公布的“中国人群维生素 D 营养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 D 缺乏者占 39.3%、 不足者占 32.4%,充足者仅为 28.3%; 按地区分布, 维生素 D 缺乏率在北纬 35 度以北(黄河以北) 地区为 58.7%, 北纬25—35 度 的 中 部(黄 河 与 广 东 之 间)地 区 为10.0%; 缺乏主要发生在缺少日光照晒的冬春季,尤以孕妇与新生儿为重, 例如北方地区冬季孕妇严重维生素 D 缺乏高达 42.6%—74.1%、 新生儿维生素 D 缺乏冬季为 89.4%、 夏季为 43.8%, 新生儿佝偻病患病率总体为 16.4%, 即使在医疗卫生服务与保健意识均很强的北京市, 冬季新生儿佝偻病患 病 率 也 达 7.9%。 如 果 以血 清 25-OH-D 水 平 成 人30—100(ng/ml)为正常(儿童 20—100 为 正 常)评 价 ,冬 季 北 京 市 的 孕 母 和 新 生儿 分 别 仅 为 9.33 和 9.14。2010 年 7 月 2 日, 国际生命科 学 学 会 中 国 办 事 处 与 中国 营 养 学 会 在 北 京 共 同 主办 的“ 维 生 素 D 科 学 新 认识” 会议上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大约 90%的儿童维生素 D 介于不
足、 缺 乏 和 严 重缺 乏 之 间 ; 女 性的维生素 D 缺乏也 超 过 了90% ”。 中 华 预 防 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最新 公 布 的 数 据 表 明“我国城乡婴幼儿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仍高达 25%”。
7.维生素D的安全合理应用
1、 人体骨钙化的最高峰大约是在智齿 (人的最后一对牙齿, 个别人终身不长出来) 萌出前后。因此在智齿出现以前应当坚持每日补充维生素 D 400 国际单位, 为骨骼的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维生素D在儿童青少年的合理应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小儿出生后2周—2周岁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800 国际单位 (考虑到各国环境、 资源、服务条件的差异)。
美国儿科学会(AAP)2008年建议小儿出生数天后即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 每日400国际单位, 一直持续至青少年阶段 (18周岁左右); 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更需每日补充 400国际单位(除非当日吃入的配方奶大于 1000ml); 孕妇最后三个月每日至少应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
我国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最新制定的 《维生素 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2015版)》 规定:
(1)胎儿期的预防: 孕妇怀孕的后 3个月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800—1000国际单位, 同时服用钙剂。如有条件应监测血清25-(OH)D浓度, 存在维生素D缺乏时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 使25-(OH)D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 (30—100ng/ml)。
(2)0—18岁儿童的预防: 婴儿出生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 每日400—800国际单位, 不
同地区、 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剂量。
(3)高危人群补充: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双胎儿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 D每日 800—1000国际单位连用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800国际单位。
此外, 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但考虑到紫外线对儿童皮肤的损伤, 目前不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在阳光下直晒。
3、 维生素D在产科的合理应用。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可直接影响胎儿的维生素D水平, 母亲水平低下是胎儿和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 预防孕产妇的维生素 D缺乏对胎儿以及婴儿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 2001 版 “膳食维生素 D 推荐的参考摄入量(RDA)” 规定孕妇和乳母每日最低补充量为600国际单位 (建议量是 1500—2000国际单位, 可耐受量上限为每日4000国际单位)。
我国儿科学会的规定是 “鼓励孕妇增加户外活动, 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血清 25-(OH)D 大于30ng/ml”国外研究显示, 孕妇每天摄入维生素 D 400 国际单位只能提高血清25-(OH)D浓度约3—5ng/ml; 要使其水平提高到正常的 30 ng/ml 以上, 每日需服用1500—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才可以实现。
4、 成人的维生素D需要量和补充量。近来许多研究证据显示, 除非经常吃鱼油和过度暴晒, 维生素D的每日摄入量需要提高到800 国际单位才可以保证维生素 D 供给充足。2008 年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 的 《防治骨质疏松的临床指南》 推荐: 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 每天需要摄入维生素 D 800—1000国际单位 (此剂量方能使血清的25 (OH) D达到30ng/ml的正常最低水平; 还有研究认为每天需要额外摄取维生素D约 1700 国际单位才能使老年人达到这个水平)。
5、 目前国外研究提示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仅能够维持骨骼健康 (例如防治儿童佝偻病); 要保证对骨外效应 (即防控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提高免疫功能和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 防止抑郁、 痴呆、 促进精神健康慢性病) 的作用, 至少每日应摄入1000国际单位以上, 才能使血液中的25-(OH)D浓度达到正常值的最低限 (30 ng/ml); 在这方面, 尚缺少国内的研究资料。
6、 按照规定的推荐值和补充量每日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和安全的, 但由于维生素 D一旦进入体内不易排出, 加之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此凡应用药物、 营养素补充剂补充时,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应用保健食品补充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使用含有维生素A和D的复合产品补充时, 还要注意过量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的危险性。
8.维生素D中毒及预防
据报道, 儿童每日服用维生素D 2万—5万国际单位(成人每日服用 5 万—15 万国际单位) ,连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国外报道 3个月内累积摄入约300万国际单位, 国内统计为 120—240 万国际单位)。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小儿少于上述剂量亦可出现中毒现象(例如 3个月内累积摄入约 30万国际单位)。最安全可靠的措施是定期检测血液中的25-(OH)D浓度。
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主要为低热、 烦躁不安, 食欲减低、 恶心、 呕吐、 便秘, 口渴、 无力, 四肢疼痛、 皮肤脱屑、 多尿、 内脏钙盐沉着, 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如果短期内摄入大剂量维生素D而怀疑过量或中毒, 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 同时尽快检测血清25-(OH)D 浓度: 100—150 ng/ml 为过量, 大于 150ng/ml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