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153期
    来源: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日期:2019-12-03  
  • 携手抗艾 重在预防


    我国公民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拒绝毒品的教育,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青春期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和毒品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接受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2.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3.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4.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5.确定婚姻关系前,应当如实告知对方病情。

    刚刚过去的12 月1 日是第29 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旨在说明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预防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携手并肩,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遏制艾滋病流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艾滋病的传染源

    1.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还存在于淋巴细胞、肝、骨髓、心、肾等组织与器官中。其中,血液和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浓度最高,很容易传播给他人。汗液、唾液、尿液和粪便等不含有或只含有极少的艾滋病病毒,因此不会造成传播。

    二、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和男女异性性行为,指通过阴道性交、肛门性交或口交等方式传播艾滋病病毒。

    2、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指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移植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组织,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从而传播艾滋病病毒。

    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母亲是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在怀孕时通过胎盘、分娩时通过产道或产后通过母乳喂养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三、艾滋病的发病历程

    1.窗口期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12 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存在,且病毒含量非常高,具有传染性。在窗口期中会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

    2.无症状潜伏期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 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叫做“潜伏期”。潜伏期的感染者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外表同常人,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但能通过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就进入了“发病期”,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大于一个月;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3 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出现的疾病通常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活动性肺结核,淋巴瘤等。

    四、怎样预防感染艾滋病

    1. 预防性传播

    要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要洁身自爱,避免婚前、婚外性生活,不参与性乱活动,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要尽量保持单一的性伴侣关系,因为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越大。安全套是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的“防火墙”,在性生活中正确、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还可以起到避孕的作用。

    2. 预防血液传播

    不要轻易使用从国外带回的血液制品。不到非法的地下采血点去卖血,要参加国家血站组织的无偿献血。因为大多数非法地下采血点为了牟取暴利,常常给卖血者使用没有消毒的针管和针头,这样非常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千万不能尝试吸毒,已有毒瘾的人必须立即戒毒。因为吸毒不仅危害健康,而且静脉注射毒品时,最容易通过共用针具感染艾滋病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果需要接受拔牙及其他口腔治疗,或接受注射、针刺治疗、内窥镜检查等有创诊疗,必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因为在这些治疗或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出血,而正规的医疗机构都能严格消毒,一般不会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馆、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如不消毒或不严格消毒理发、美容的刀具、针具,也有可能在刮脸、穿耳、纹眉时传播艾滋病病毒。 ②不要互相借用电动剃须刀、刮脸刀,因为刮脸、剃须时经常会使面颊皮肤发生轻微擦伤,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这种细小的损伤,其实在刮完脸后尝试用肥皂水涂抹脸部,便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皮肤刺痛,这表示已有表皮损伤。③不要与别人共用牙刷,刷牙时经常会发生出血,有牙龈炎时出血更多。 ④最好不要纹身,因为纹身时要用针刺破皮肤,如果没有严格消毒,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3.预防母婴传播

    提倡婚前检测和孕前检测,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要避免怀孕。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怀孕后,血液中的病毒会通过胎盘传播到婴儿体内,也可在阴道分娩、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孩子。

    五、需要咨询检测怎么办?

    1.我省实施了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可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名咨询检测。也可在二级及以上的医院进行有偿检测,这些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

    2.咨询机构和检测机构 全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有335 家,具有艾滋病抗体检测资质的实验室有377 家,分布在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市综合医院和绝大部分县区的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上述机构在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也提供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包括电话咨询和门诊咨询等。

    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接受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2.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3.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4.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5.确定婚姻关系前,应当如实告知对方病情。

    七、艾滋病相关问题解答

    1.怎么杀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2.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3.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答:不会。原因是:第一,艾滋病病毒在蚊虫体内不能存活,它被蚊虫作为食物消化掉了;而且蚊虫在叮咬下一个人时,不会将它已经吸到肚里的血再反吐到被叮咬的人体内。第二,叮咬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蚊虫口器上的艾滋病病毒数量远不足以感染它叮咬的下一个人。第三,当蚊虫叮咬人被打死时,从被叮咬的皮肤创口进入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数量远不足以引起感染。而只是注入唾液作为润滑剂以便更好地吸血。

    4.艾滋病检测的“窗口期”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 抗体有一段时间期限,这个期限叫做“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 周到3 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血液中检测不到HIV 抗体,但人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怀疑高危行为可能感染HIV,需在“窗口期”后去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5.为何同性性行为更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这是由男性同性性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决定的。首先,男性同性恋者多存在多性伴现象,而多性伴是感染性病、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其次,男性同性性行为的特殊性交方式是引起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重要原因。他们多采用肛交和口交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有感染的危险,尤其是肛交,因为:①肛肠的黏膜薄而娇嫩,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肛交时极易引起破损出血造成病原体直接从肛门、直肠破损处侵入,直接进入血液。②直肠内的碱性环境更适宜于病毒生存繁殖。③直肠内很少有抗体分泌,直肠壁内的细胞可以直接接受病毒,并被其感染后大量繁殖,造成感染。④口腔黏膜薄而易损,口交时会因牙齿损伤口腔黏膜,或因口腔内炎症破坏了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在接触阴茎射精前的分泌物和精液时即可造成感染。综上所述,男性同性性行为更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八、预防艾滋人人有责

    我国公民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拒绝毒品的教育,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青春期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和毒品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