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193期
    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  日期:2019-11-28  
  • 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而导致的。

    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进行血糖检查。被检查者如果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在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但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禁食至少8小时后的血糖)≥7.0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以诊断患有糖尿病。如果被检查者空腹血糖≥6.1mmol/L,或服糖两小时血糖≥7.8mmol/L,但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属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这类人群很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因此,糖尿病前期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确实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 倍-4 倍,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会百分之百遗传,也不是说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部分。环境因素(包括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免疫因素等都对糖尿病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家应该每年进行常规体检,不要等有明显症状了才去做糖尿病筛查。请大家注意,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中的一项,建议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测一下血糖,必要时做糖耐量试验。这些情况有:年龄≥40 岁、有糖调节受损史、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静坐时间过长、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如何预防糖尿病?

    我们无法选择和改变遗传,但是我们可以适当调节和改变一些环境因素,包括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等,做到积极预防糖尿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发现血糖高了,就是一味地、单纯地减少饮食量,饿着肚子降血糖,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提倡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也就是通过调整营养素结构,达到控制血糖、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发生营养不良现象。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在就诊时,可选择熟悉糖尿病治疗的营养师或综合管理团队(包括糖尿病教育者),他们会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情况下,给患者设定合理的营养目标,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并尽可能满足个体饮食喜好。这样,才能达到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控制血糖,且可长期坚持。

    具体来讲,首先应合理把控膳食摄入量。七八分饱刚合适,吃得过少,就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日常活动。其次是饮食结构要合理。人体所需的能量,其中50%-55% 来源于主食,20%-30% 来源于蛋白质,10%-20%来源于脂肪。我们提倡低脂、低盐饮食,每餐进食适量主食、适量瘦肉及蛋奶类,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带叶蔬菜、豆芽、海带、菌类等。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喝稀饭、勾芡的汤、肉汤及含糖饮料等,因为这些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等干果尽量少吃,因为油脂含量高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推荐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有150 分钟(如每周运动5 天,每次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可稍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也可向获得糖尿病教育资质的专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咨询,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虽然不能根治,但是目前有很多种药物可以选择,而且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推出。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就一定能将糖尿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