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249期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 日期:2019-11-27
鸡眼和跖疣的区别与治疗
鸡眼,因其外形像鸡的眼睛而得名,最早在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被称为“肉刺”,到了清代的医学书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才称之为“鸡眼”,其文中有如下描述:“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留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其意通俗地讲,就是足部外层皮肤因摩擦、受压,引发局部皮肤角质增生,并不断向里推进,呈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局部受压时,角质栓尖端会刺激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而引发疼痛,一般好发于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容易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
哪类人比较容易患鸡眼呢?
第一类人,就是明知鞋子不合脚还非要穿的人,包括常年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
第二类人,就是长时间站立和走路多的人。
第三类人,是先天足骨畸形的人,这类人因足部更容易受到挤压、摩擦,故易患鸡眼。
第四类人,体重超重的人。
患了鸡眼该怎么办?
1. 因鸡眼的形成与足部受到摩擦和挤压有关,因此,首先得解决诱发鸡眼的外部因素,如尽量穿宽松柔软的鞋子和棉质袜子,穿鞋的时候最好垫一块厚鞋垫;也可在足部受压的相应部位剪一个洞,把鸡眼周围的部分垫高,让鸡眼“腾空”,以减轻对受伤部位的压迫、摩擦。如果是因脚趾之间挤压产生的鸡眼,可以用棉球或硅胶垫将两个脚趾分开。有先天足骨畸形的人,建议穿由足踝专科医师推荐的矫正鞋垫。
2. 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一些腐蚀性的药膏,如40%水杨酸、40%尿素乳膏、12%乳酸乳膏。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
俗话说,堵不如疏,在此给患鸡眼的朋友三点建议:
第一,先明确所患鸡眼长的部位。因为,长在脚板上的不仅只有鸡眼,还有跖疣和胼胝,它们与鸡眼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建议患者还是先去皮肤科就诊。
第二,如果患有糖尿病,建议患者不要随意使用药膏,避免局部腐蚀剥脱形成溃疡后,创面难以愈合。
第三,在涂抹药膏时,患者应注意鸡眼患处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嫩肉露出必须停止涂抹药膏,以防止烧灼过度引起皮肤损伤导致继发皮肤感染。同时注意不要自行用刀、剪剔除茧子或鸡眼,避免操作不慎导致出血引发感染。
3. 物理治疗:可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有的可能得治疗多次。
4. 手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可行手术切除。
教您分清鸡眼和跖疣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患者因脚痛自我诊断为足部长了鸡眼,跑到药店买鸡眼膏自行治疗,可没想到鸡眼不仅没治好,反而越治越多,后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跖疣。那么,鸡眼和跖疣怎么区分呢?
鸡眼多由摩擦、挤压等机械性因素引发,本身不具有传染性。而跖疣则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生物,是病毒疣的一种。它可通过微小的皮肤破损自身接种传染,这也正是跖疣患者误抹鸡眼膏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的原因所在。在此,教大家几个简单区分鸡眼和跖疣的方法。
1. 看部位:鸡眼主要出现在容易受到挤压的部位,一般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而跖疣可见于足部任何部位。
2. 看数量:鸡眼的数量很少超过3 个,而跖疣的数目则比较多,如果脚底相同类型的皮损数目比较多,就要重点考虑是否为跖疣了。
3. 看黑点:表面没有黑点的是鸡眼,有黑点的是跖疣。跖疣的黑点的产生与疣体组织向上向下生长过快、增生血管受挤压出血有关。如果看不清,可以适当刮一下角质层,有出血和黑点的是跖疣。
4. 看形态:鸡眼为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角质增生,呈淡黄或深黄色,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稍透明。跖疣为灰黄角化斑块,表面粗糙无纹,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中央凹陷。
5. 看生长速度:鸡眼形成至少得3—5 个月,而跖疣10天到半个月就可以长大。
6. 看大小:鸡眼一般如米粒、黄豆粒大小,而跖疣为黄豆般大小或更大,可由小的疣体融合成大的斑块,刺激后可增大至整个足跟。
7. 看疼痛感:一般鸡眼疼痛感较跖疣疼痛感明显,且多为按压痛,而跖疣疼痛可以不显著。
跖疣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可以外涂干扰素凝胶、咪喹莫特、10% 水杨酸、维甲酸、5- 氟尿嘧啶等。
2.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治疗法等,此类方法适用于数目较少的跖疣患者。光动力治疗是治疗跖疣比较新的一种方法,但费用要高一些。
3.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孤立的、采取以上治疗方法后仍比较顽固存在的跖疣,建议患者可手术治疗。
得了跖疣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呢?
1. 避免自身接触感染或传染给家人: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跖疣,否则容易引发跖疣扩散至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鞋类、毛巾、床单等日用品应与家人分开使用;鞋袜可用消毒水浸泡后再进行清洗。
2. 穿宽松、透气的鞋袜,保持患处清爽干燥。
3. 作息规律,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
4. 保持积极快乐的心态并坚持治疗。跖疣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般需经一两个月的治疗后才能判断疗效,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专业医生的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