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267期来源: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内科 日期:2019-11-27
哮喘可防可控不可怕
马战平 陕西省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现为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工作30年来,他一直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肺癌、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病、不明原因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因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等而导致气道痉挛收缩,表现为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症状严重时,患者被迫采取坐式体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症状。
哮喘发作的患者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如果不采取正规治疗就会引发哮喘反复发作,导致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进一步可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前全球约有哮喘病患者3亿多人,中国约为3000万人,其中儿童患者约为1000万人左右。
近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哮喘的控制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约59.5%的患者未达到哮喘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要求的控制标准,控制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积极预防以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哮喘?
可从一般症状上判断:患者如在夜间及晨间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呼吸困难,双肺可闻散在干啰音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对延长等症状时,可视为哮喘。该症状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和不当的运动等因素有关,经治疗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可进行相关医学检查:患者到医院经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为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为阳性,同时经检查,呼气流量峰值平均每日(昼夜连续7天)变异率大于10% ,或周变异率大于20%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症状后,可以诊断为哮喘。
此外,大家也要注意,有些特殊类型的哮喘,其发病时只有咳嗽或胸闷是唯一的症状,甚至无症状而只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及隐匿性哮喘等。
在此建议大家,如果出现疑似哮喘症状时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重视儿童哮喘的早期防治
近年来,哮喘尤其是儿童哮喘已成为公众十分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儿童哮喘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医学界认为,环境因素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对胎儿和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哮喘的早期防治应从胎儿时期和儿童早期开始,比如在生活中家长应让小儿尽量远离宠物、花粉,雾霾天尽量不出门或戴口罩出门;避免滥用药物,适量食用虾蟹,尽量少食用反季节蔬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等。
目前,我国胎儿和儿童患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这与哮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没有及时治疗及不规范用药等有一定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哮喘
哮喘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病,但门诊中常会有一部分患者并无家族病史也被确诊为哮喘。那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哮喘呢?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而任其进一步发展,则有可能诱发或引起支气管哮喘。建议患者适当进行游泳、慢走等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次,气道敏感性高、高过敏体质患者,如既往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慢性湿疹等病史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可能诱发的过敏因素并注意避免接触,如尽量远离花粉、油漆、皮毛、尘螨、特定的药物等;此外,还应注意避免过分亲密接触家养宠物。最后,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息习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还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受凉感冒而诱发哮喘。
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哮喘症状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哮喘病患者应注意的是,必须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品,否则一旦突发哮喘就会措手不及,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其实,哮喘可防可控不可怕。近年来,各类吸入装置治疗哮喘的药物很多,这类吸入装置的药物易于携带、易于操作。患者吸入后,药物可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也减少了口服哮喘类药物因含激素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因此建议广大患者要提高预防意识,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物,以免贻误病情造成遗憾。
另外,对哮喘患者的管理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急性期宜以“ 治标”为主,倡导西药介入以求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宜以“ 治本”为主,倡导中西医结合进一步长期控制。专家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有的放矢治疗哮喘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哮喘的中医治疗
现代医学概念的哮喘在中医学属于哮病范畴。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性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征,将哮病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在发作期,针对寒哮和热哮应予以寒热辨证治疗,而缓解期的重点在于调节肺脾肾三脏腑的功能。
发作期的寒哮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痰少咳吐不爽,白色黏痰,口不渴,喜喝热饮,形寒怕冷或有恶寒,打喷嚏、流涕等,天冷或遇寒而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疗方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发作期的热哮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缓解期的肺虚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缓解期的脾虚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缓解期的肾虚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此外,采取针灸、拔罐、刺络、按摩以及食疗等方法,对治疗哮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部分患者,尤其是缓解期的哮喘患者,可能经中医治疗后会有所缓解甚至多年未再复发,但没有复发并不能代表疾病已完全治愈。哮喘既然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从理论上来说它就是一种难以根治之疾,作为患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