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232期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 日期:2019-11-27
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临床与基础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8 项,在公开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10 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 项、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 项;参编教材及著作28 部。
青春期是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转折时期,但同时也是孩子们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大部分青春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时期。在这段时期,如果这些危险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经济和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应对青春期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尽早识别并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这对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几种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和解决方法。
一、厌学心理
厌学是指青春期孩子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负面情绪和厌学行为。曾有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青春期孩子对学习曾有过缺乏兴趣的表现。
导致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青春期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容易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若家长不能及时给青春期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认为学习太苦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极易造成厌学心理。
2.家长对青春期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 神童”的标准要求他们,强迫他们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若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有些家长就会简单粗暴地斥责甚至惩罚,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帮助。如此反复,只能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不仅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也造成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极可能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这也是一种厌学心理的表现。
3.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低或放纵。家长因整日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时,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报以“ 差不多就行”“ 过得去就行”的过低要求,采取听之任之的“放纵式”管理,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就会造成孩子厌学。
4.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常常会心事重重,无力顾及功课。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对社会繁杂问题正确处理的能力。当面对困难感到自己很无助、很无能时,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
另外,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温暖的呵护和及时的教育,对学习没有了积极性和兴趣,内心极度压抑,很多孩子会自我放任,没有了上进、进取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逃学。
如何改变厌学心理
1.鼓励、赞美、奖励。当孩子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并帮助孩子分析、查找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他们“ 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当孩子的成绩稍有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赞美“ 孩子,你是最棒的! 继续加油!”每当孩子学习或完成作业时,家长可适时予以赞美和鼓励,甚至可以给予适度奖励。
2.建立孩子学习信心。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真实原因是学习成绩比较差、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和进度,从而造成不爱学习、对学习没了兴趣这样的恶性循环。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于心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谴责、讽刺或把孩子与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作对比。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并帮助孩子仔细分析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努力学习的信心。家长应允许孩子在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孩子成绩有提高时,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只要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能冷静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学习成绩得以逐渐提高。
3.尊重孩子的兴趣。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奥数、奥语、钢琴、舞蹈等,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无事不通、无事不能的“ 超人”,却从不顾及孩子自己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反而没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当家长观察到孩子对某方面感兴趣时,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有意识、有选择地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考试焦虑心理
考试焦虑是指青春期孩子,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考试时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从而导致成绩不良,继而又因成绩不佳加重精神压力所引发的一系列考试焦虑现象。有一些青少年,越是面对重要的考试,精神越高度紧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甚至导致厌食、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等异常紧张的不良情绪。
如何减轻考试焦虑
1.要正确评价考试,考前做好充分准备。有考试焦虑的青春期孩子,可在考前有意识地进行自信训练,提醒自己要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
2.积极的心理暗示。有考试焦虑的青春期孩子在考试前几分钟,为了能更快地进入考试状态,不妨试试将两手重叠在试卷上,向自己暗示:“ 这次考试我一定能成功”“ 我已经准备差不多了,肯定没问题”“我觉得很放松,很平静”等,以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帮助自己平安度过考试。
3.保证充足的睡眠。青春期孩子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每晚最好在十点半前休息,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4.听音乐。当学习时间过长或精神有些紧张时,青春期孩子可以安静地听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以调整紧张的情绪,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5.深呼吸,平静情绪。深呼吸是调整情绪的一种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操作方法:1吸2 等3 呼;要领:首先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其次是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后,屏住呼吸1—2 秒钟,再张开口,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6.家长及老师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应多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要善于表扬孩子,优秀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三、人际交往困惑
交往困惑
随着青春期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春期孩子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密切。他们渴望独立,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参与社会活动,发展亲密的伙伴,这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精神需要。
青春期孩子一方面希望独立,渴望走出家庭,摆脱目前这种依赖父母生活的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伙伴关系和相对自由、独立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不想吃苦、害怕挫折、恐惧失败。
有些青春期孩子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常因与人交往过于敏感、胆怯,出现人际交往困难而深感困惑。如有些青春期孩子害怕与人交往,喜欢独处、没有朋友、对周围人的评价太过敏感,常常出现人际关系不融洽、紧张,甚至产生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还有部分孩子不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有事也总憋在心里。这些人际交往的不良状态使这部分青春期孩子感到困惑,也极大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和进步,需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应及时加以心理干预和正确引导。
交往恐惧
人际交往恐惧也是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一些青春期孩子见到异性时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还有一些青春期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总是用眼睛余光看人或看别人的敏感部位,同时又觉得别人能看出自己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自己的内心想法等。于是,越发不愿意和人打交道,总是主动避开他人,不与他人说话交流,即使内心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丢人”难以启齿而不敢向家长求助或前去就医。这种因对人际交往有恐惧心理,使部分青春期孩子有意回避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精神也受到了极大地伤害,通常表现为自卑、烦躁、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常要到参加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症状困扰才去寻求治疗,但往往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在此提醒家长,关注青春期孩子的人际交往非常重要。
改善人际交往的方法
1.家长、老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春期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态度,纠正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引导青春期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允许发生丢面子的事情;告诉他们,完美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对他人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和幻想;教会他们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
2.青春期孩子自己应该学会接纳自己,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通过别人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愉悦地接纳自己;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要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善于观察别人,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家长和老师应鼓励青春期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技巧,要有礼有节地与人交往。
4.患有交往恐惧症的青春期孩子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四、不良情绪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产生各类情绪问题。青春期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处在12岁到18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的时候很乖,有的时候却比较逆反,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或者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或在孩子度过青春期后自然消失,不复存在,但有些问题,若家长不及时干预、纠正,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抑郁症倾向
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的是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自我伤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在一段时间里,如果孩子出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得“ 懒”了,对学习成绩下降感觉无所谓甚至厌学;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防进一步发展成抑郁症。
如何调整不良情绪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但大部分人是一过性的,会很快采取积极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克服各种困难。建议青少年朋友,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控制和宣泄两种途径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要做到有理、有度,既不损害他人,也不损害自己,青少年朋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自己调整情绪:
1.家长和老师应帮助青少年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继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善情绪。
2.合理宣泄情绪。是指青春期孩子在情绪不良时,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不良情绪,合理宣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
人体的危害。具体方式为:适度地哭一场、向亲朋好友倾诉、进行适当的运动等。
3.转移注意力。是指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快改善自身不良情绪,重新建立积极、愉快的情绪。
4.积极的心理暗示。青春期孩子可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暗示自己“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是唯一的,我爱我自己”“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心情等”;也可通过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
5.音乐疗法。青春期孩子可通过聆听、演唱或演奏乐器帮助自己放松心情,以促进、改善自身情绪。
6.当自己不能有效调整不良情绪或患有抑郁症时,应及早求助于专科医生,通过专业的调整与治疗,缓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