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版241期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 日期:2019-11-27
脑卒中的防与治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各类型的脑卒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是最好的措施。政府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教育大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减轻脑卒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您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吗
秋冬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下列人群作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做到治病防为先,防患于未然。
高血压患者:80% 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当患者血压控制不良(降压过快、过低时),均易诱发脑卒中。正常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毫米汞柱。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血压过低会引起头晕、脑供血不足,甚至诱发脑卒中。
糖尿病患者:1/3 的脑卒中患者都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 倍。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采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加强运动,保持体重,注意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和病症的程度。
心脏病患者:主要为冠心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瓣膜病患者。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房颤患者容易在心脏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飘”到大脑,堵塞脑血管引起脑卒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而有效预防,及早发现,早期治疗,能减少相关的并发症。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阻止血栓在心脏里形成。
高血脂、血黏度高的患者:高血脂对脑血管损伤大,此类患者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推荐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配合治疗。特别是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更应加强对高血脂和高血黏度的管理。
吸烟、酗酒、肥胖者:过量饮酒对身体损害极大,可导致或诱发脑卒中,而吸烟者和长期被动吸烟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故建议这两类人群戒烟戒酒。此外,肥胖者应控制饮食,适当增加活动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有密切关系,其过高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这类患者可通过叶酸、维生素B6 和B12 联合应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脑卒中的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经医生评估后酌情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进行控制。
其他人群:
1. 年龄≥55 岁者:年龄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是老年朋友,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会随年龄增长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增加1倍;
2. 既往有脑卒中家族史者;
3. 长期劳累紧张、精神压力大,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
4. 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人群。
您若有上述危险因素之一,意味着可能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越容易诱发脑卒中,其危险性也会越大。我们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及时咨询神经内科医生,每年及时进行门诊随访,防患于未然。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雷琦
时间就是大脑争取时间就是赢得大脑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发病急,症状重,抢救稍不及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脑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缺血4—6 分钟就可出现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如何做到及时、有效抢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学领域有这样一句形象的比喻:“时间就是大脑,争取时间就是赢得大脑。”可见,时间在赢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时的重要性。因此,面对有危险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脑细胞坏死之前,尽快采取措施把闭塞的血管开通,让它们重新得到供血,避免更多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开通血管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发病时越早到达医院,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案就越多,在治疗方面,对相关条件的要求就越少。发病3 小时内到医院,如有条件采取溶栓治疗,就有可能挽救80%的脑细胞,明显减少后遗
症;若超过6小时到医院,无论用多么高精尖的科技,至多只能挽救20%的脑细胞,且会留下明显后遗症,而且在这时候开通血管,脑组织里面的血管也已经溃烂不堪,即使有血流恢复,也会像江河大堤有了缺口一样,涌到血管外,造成继发脑出血,结局更为可怕。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我们要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尽快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就诊越早脑细胞被挽救的可能性就越大,后遗症就越小。
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把握黄金3小时呢?哪些人适合溶栓治疗呢?
1. 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赢得时间,时间就是大脑,争取时间就是赢得大脑。
2. 流程。脑卒中发作→就近入住有脑卒中救治条件的医院→根据脑卒中认证,分诊进行对症治疗→溶栓或血管内治疗。
3. 具体步骤。DNT(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1小时)具体为:症状确认(5 分钟)→通知救护车(5分钟)→救护车转运(20 分钟)→最近的脑卒中救治医院(30 分钟到达)→分诊(10 分钟)→急诊医生CT 排除出血(10 分钟)→脑卒中小组明确溶栓指征,溶栓(40 分钟),发病3小时以内完成溶栓。
4. 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上、发病时间小于4.5—6 小时、有神经功能缺失、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无溶栓禁忌症等患者,并应征得家属同意。
5. 溶栓的方式。静脉内使用溶栓药物,血管造影动脉溶栓,经过多模式的影像评估可选择动脉取栓。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郭晓敏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且十分危险的脑血管疾病,通常起病急,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该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 这里我们为您推荐简单易记的FAST 法则。
F 观察面部(Face):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或让其微笑,确认患者颜面是否有下垂迹象,两边的脸颊是否对称。正常人两颊肌肉应均衡移动,不正常的表现则是一边脸运动时明显不如另一边脸正常。
A 观察手臂(Arm):让患者闭眼将双手抬高平举10 秒钟,观察其中一只手是否无力支撑。正常情况下,人的双臂可均衡移动或完全不动,有问题时则会出现一边手臂垂落不对称。
S 观察说话(Speech):让患者回答或重复一句话,查看声音是否清晰且话语表述是否完整。出现脑卒中征兆时,患者会出现口吃、用字不对或无法说话等现象。
T 电话和黄金3 小时(Telephone和Time):抓紧时间拨打120,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急诊;抓住黄金3 小时,3 小时内是最佳救治时间,将患者在3 小时内送达医院接受溶栓治疗,可大大减少后遗症,将危险降到最低。
在前面的三项中,如发现患者有任何一项不正常,并且是第一次发作,那么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可达72% ;若三项都出现,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大于85%。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脑卒中患者有无下列某种症状:一半身体突然发麻、乏力、脚软没力气;两眼发黑并持续一段时间;说不出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有力气,但失去平衡,走路不稳;突发喝水、吃东西呛得厉害;一侧眼睛看不见、重影或看不全;出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突发意识不清。
大家可以记住“ 嘴歪舌偏话不清,手脚无力奔医院”这样一句话,作为参考进行判断。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郭荷娜
脑卒中溶栓知多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生,缺血区的脑血流会瞬间中断,该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支配区的功能异常,可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甚至意识障碍等。这时如能快速溶解血栓,使血管恢复再通,就可挽救缺血区的脑细胞,使患者症状完全或部分恢复。这就是目前国际上给予最高级别推荐的早期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就是将溶解血栓的药物注入血管,将阻塞血流的栓子溶解开,让血液恢复流动,让缺血区的脑细胞快速恢复正常。溶栓的药物,欧美一般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阿替普酶为代表),国内除了使用阿替普酶(每个人约需要花费人民币5000 元—1万元)外,尿激酶(大约几百元)也是可以用的。溶栓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内,操作快速简便,可以节省时间,但因未直接接触栓子部位,效果差别较大,出血副作用相对较大。而动脉溶栓虽具有接触溶栓、对栓子局部作用效果好的优点,但因其为外科侵入性手术操作,需要介入科、神经介入医师团队的配合,其弊端为准备时间较长,容易错过溶栓的时间窗等。
如果您年龄大于18岁,不幸遭遇缺血性脑卒中,也在黄金3 小时内及时到达医院,您可能已经成为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但是,如果您有下列情况之一,是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
1. 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等);
2.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
3. 近3个月有严重头颅外伤或脑卒中史;
4. 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
5. 近期(3 个月内)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6. 活动性内脏出血;
7. 主动脉夹层;
8. 近1 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9. 严重高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收缩压≥18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
10. 有急性出血倾向;
11.24 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2. 口服抗凝剂且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7 或PT(凝血酶原时间)>15 秒;
13.48 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 因子抑制剂;
14. 血糖<2.8毫摩尔每升或>22.2毫摩尔每升;
15. 头颅CT 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提示大面积脑梗死。
溶栓治疗从理论上来讲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完美方案。然而,不采取溶栓治疗的患者,100 个人里面大约30 个人左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采取溶栓治疗的患者,100 个人里面大约有40 个人左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也就是说,采取溶栓治疗可给患者增加1/3 完全恢复的机会,但这样有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虽然非常少,但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溶栓治疗仅仅是增加了患者好转的机会,因此,即使溶栓也可能会有1/6 至1/5 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不久死亡,仍然会有1/3 多的患者遗留明显的功能残疾。
综上可见,溶栓治疗虽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最佳方案,但并不是人人合适,也不是个个有效,正确认识溶栓治疗的利弊,在神经内科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郭荷娜
走出脑中风的七个认识误区
脑中风不是一种医学概念上的病的专属名字,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长期以来,脑中风已严重威胁着广大中老年朋友的身体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中老年朋友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这种疾病缺乏足够的、科学的了解,加之受到错误或传统陈旧观念的误导,致使许多人对如何防范及治疗脑中风在概念及认识上存有误区。以下是关于脑中风的认识误区,需特别引起大家注意。
误区一 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发生脑中风
绝大多数的脑中风的确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同样也会得脑中风,其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脑外伤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青年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骨折、怀孕等均是青年人发生脑中风的重要和常见因素。因此,脑中风防范的目标人群覆盖范围广泛,脑中风并非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误区二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发生脑中风
高血压病确实是脑中风明确的风险因素,但这并不是说血压越低就越好。实际上,在脑动脉已经狭窄的基础上,过低的血压反而会大大降低大脑的血流灌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进入大脑血流的减少,那些纤细的血管所支配的脑组织,会比相对粗壮的血管支配的区域更容易发生缺血性损害,从而发生脑中风。因此,在防范脑中风的环节中,强调保持合适的血压,而并非一定要低血压。
误区三 瘦人很少发生脑中风
脑中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能简单用胖或瘦来划分是不是会得脑中风。过度肥胖固然可能因为高血脂、易患糖尿病等而导致患脑中风的概率增高,但过度消瘦也可能因为新陈代谢、内分泌损害、营养缺乏或吸收不足等引起脑动脉发育不良、脑动脉炎症等,这些因素极易造成血管狭窄,引起中风。
误区四 得了脑中风不死必残
过去得了脑中风可能不死必残,但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脑中风后5 年生存率已达到62% 左右,平均寿命已达66 岁,后遗症大为减少。然而,即使这样,脑中风对人的危害依然很大,不能得到及时和正确救治的患者,依然要面临致死或未来致残的高风险。所以,不能因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就放松对脑中风的防范。
误区五 脑中风只能进行内科药物疗法
内科药物治疗是脑中风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介入手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针对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已广泛开展微创介入手术进行颅内动脉溶栓、取栓,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等,这些手段可以直接清除堵塞血管的血栓,从而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相比单纯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具有快速、准确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关键手段之一。当然,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对发病时间窗的严格限制、手术本身的风险以及并发症、费用昂贵等。
误区六 脑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
脑中风很容易复发,1年内复发率超过25%,而且还有多次复发的可能。这是因为所谓脑中风治愈,仅仅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均未治愈,特别是多发的动脉硬化或狭窄是无法治愈的,故应正确认识脑中风的复发。
误区七 父母亲患脑中风,子女必得
脑中风并非是遗传病,仅有一部分中风具有遗传倾向。因此,脑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忧心忡忡,但应指出,这些人患脑中风的危险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比如,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子女往往也会得高血压或糖尿病,从而过早引起动脉硬化或狭窄,导致脑中风。因此,此类人群尤其应加强自我保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定期体检,才能有效防范脑中风。